新华网广州8月27日电(关锦恒)在工厂内,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全流程跃然于大屏幕上,不同环节的数据实时跳动;基于数字孪生技术,“虚拟工厂”昼夜不息,助力筹划建厂、生产运营和调试优化;变“员工跑腿”为“数据跑路”,只需在手机上花几分钟,便可完成销售订单会签的审批……踏足岭南广袤土地,一幅“智改数转”的蓝图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广东省工信厅数据显示,5年来,广东中小企业数量从380多万户增加到680多万户,中小企业已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近日,新华网融媒体团队走进多家制造业企业,感受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为代表的广东中小企业焕发出的蓬勃活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以简驭繁 撬动企业效率杠杆
日前,《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2023年工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工作计划的通知》提出,开展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中小企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小工厂”“小车间”迸发出创新“大能量”。在东莞市长安镇,钇虹精密——一家生产Type-C连接线接口、仅有45位员工的小企业,却在数字化升级的大潮中,展现出了不可小觑的实力。
以生产进度统计为例,过去工人要将每台设备、每个班次的产能记录在纸上,管理人员输入excel表格统计排产;现在,工人在下班前扫一扫二维码,把产量填报上去,订单完成情况一目了然。
工人过去用纸质表格,记录生产情况。新华网发(企业供图)
钇虹精密的“透明工厂”实时流程数据。新华网发(企业供图)
钇虹精密副总经理华建生表示,2022年6月,公司开始应用企业微信,历时半年实现工厂生产制造流程的实时可视化。“数字化转型之后,我们在产量上提升了10%左右。”华建生介绍,2023年1至6月,钇虹精密销售量同比增长50%。
车间设备出现故障,从发现、报修到维修成功需要多久?传统工厂可能需要耗费几天,而在位于佛山市的专精特新企业——日丰集团三水生产基地,这一流程不到两个小时。
这一速度得益于日丰构建的数字化体系:一旦设备发送异常,企业微信上的“车间管家”会第一时间弹出预警通知维修人员,工人也可以在小程序上进行报修。
上图为日丰工厂注塑车间生产线;下图为日丰综合管理云平台。新华网 关锦恒 摄
日丰在全国有超过5000位服务工程师,他们与全国各地近200万的水电工师傅进行协同,共同为客户提供服务。日丰集团首席信息官尹浪表示,制造业的日常管理天天在变化,数字化需要跟上企业需求,实际应用才不会产生脱节。通过数字化转型,日丰集团近两年销售累计增长超过40%。
串珠成链 打通产业上下游
在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道会江村的一处创意园,一个拥有完整研发产线的手机壳打样工厂坐落于此。裁剪、上胶、拼贴……10余名工人各司其职,呈现出一幅忙碌图景。小批量试制后,再将“爆款”外包给外部工厂进行大规模生产。
中小企业如何提升协作效率?广州雯中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邓鸿介绍,产品设计方案出来后,员工会通过企业微信马上发到供应链群里。设计、采购、供应商可在群里反馈需要哪些五金、皮料。设计一个智能表格可以协同进度,与项目打通共享数据,从而实现在研发产品时同步挑材料,设计打样效率会更高。
上图为Custype手机壳打样工厂;下图为雯中科技搭建的采购群。新华网 关锦恒 摄
“小企业更需要轻量化的数字化转型工具,特别是研发端和供应端。”谈及数字化转型,邓鸿颇有感慨。这种“小而美”的策略,使得新产品的研发更加灵活,让中小企业在数字化升级中赢得了主动。
“企业微信有一个上下游的通讯录,可以更好地协作上下游的产业链。”腾讯企业微信行业拓展总经理王琼介绍,数字化工具的协同作用,让整个制造业的流程变得更加高效,企业间的合作也变得更加紧密。
强筋健骨 夯实实体经济底座
当前,广东正在向“智造强省”迈进。一批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正深入产业集群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更多的“透明工厂”正在崛起。
从“信息孤岛”到全面数智化,广东持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在全国首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培育了6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
如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FusionPlant围绕企业的生产制造流、产品生命周期流和价值创造流三大业务流,帮助工业企业智能升级;腾讯WeMake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云产品、物联网中心、企业微信等内部产品打造,通过生态连接能力实现产业链的协同。
“企业微信的价值在于连接,包括人与人、人与数据、人与应用、人与设备、人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腾讯企业微信副总裁、行业拓展负责人卢青伟介绍,目前,企业微信已经连接超1200万家企业及组织,企业每天通过企业微信服务的微信用户数达5亿,创造了上千亿的GMV(商品交易总额)。
从工具到平台、从上云到上链,广东中小企业正乘风破浪,协同合作的智慧交汇碰撞,在数字产业化的新赛道加速奔跑,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