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000字,阅读约需10分钟
(相关资料图)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作者:静思
来源:阅读第一(ID:Readfirst)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位家长晒出的暑期账单:放假40天、暑假还未结束,孩子已经造了五六万元的开销。
于是一则关于“富二代式养娃”的词条上了热搜:
“一个暑假,掏空家长的钱包:一万多的清北营,十万多的夏令营,疯狂的假期让父母大喊崩溃。这一届父母自己活得抠抠索索,把孩子养得豪横阔绰。”
我们这届家长确实很割裂,明明自己是靠着月薪过日子的普通中产,没有丰厚的家底,但在孩子的教育、假期开销上,如同富一代附体,常常一掷千金。
一些家长甚至会因为孩子的一个暑假入不敷出、开销已然超过了自己的月薪。
会出现“富二代式养娃”的情况,当然是各种原因促成的——好的教育资源稀缺、升学名额有限、卷、双职工家长没时间陪伴不得不花钱“打发”孩子暑假等等。
但这篇文章我们不分析为孩子撒钱的原因,只讨论一下并不是真富豪的出资人的未来:照这届家长“富二代式养娃”的风格,我们想要有一个体面的晚年需要存多少钱?
01
两个中产家庭的暑期账单
在普通中产家庭的开销里,为孩子的教育支出绝对占了“大头”,特别是碰到假期,家长们的钱包几乎是被洗劫一空的命运。
以下是两个典型的中产家庭的暑假账单。
一号家庭:
家庭背景:夫妻双职工,两人月薪税后28000元,育有一个孩子
暑期账单:25000元左右
具体明细:
1. 四门兴趣班共计13120元:
英语阅读4880元(一周三次,每次两小时) 书法写作3580元(一周两次,每次两小时) 中国舞3180元(周六、周日各一次,一次1.5小时) 游泳课1480元(一对一私教每天1.5小时) 2. 国内全家游,9天、12000元在给孩子安排暑假时,这对家长没有像往常一样给孩子送去夏令营。
一方面他们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夏令营,另一方面女儿也不想去,希望能自由一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刚好暑假家里也有老人帮忙,所以就给女儿报了她感兴趣的兴趣班,丰富孩子的暑假生活。
兴趣班的课通常持续一个月左右,暑假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家长安排了一次国内亲子游,另外20天左右散养,让孩子在家休息、完成暑期作业。
月薪三万元的家庭在国内算得上生活宽裕,但一个暑假的账单(还不算20天在家散养的开销),让这个家庭还是觉得有些吃不消。
二号家庭:
家庭背景:单职工爸爸+全职妈妈,月薪税后25000元 暑期账单:30100元 具体明细: 儿子两期足球集训班2300元 女儿舞蹈课1800元 三口(爸爸除外)国内游 15000元 儿子矫正牙齿10800元因为自己是全职妈妈,有时间在暑假陪着孩子,所以两个孩子的暑假生活以爸爸出钱+妈妈出力的模式为主。
三年级的儿子入选了班级足球队,两期足球训练营是必要开销;6岁的女儿喜欢跳舞,所以自己选了舞蹈课,100元一节课。
爸爸要上班,妈妈一拖二带孩子去上海旅行了两周,开销15000元也是计划之内的开销;这个暑假计划之外的开销是给儿子矫正牙齿。考虑到牙齿矫正初期,孩子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初戴的过程,所以她选择在暑期给孩子做牙齿矫正,能够更好地帮助儿子度过矫正适应期。
一个暑假,如果不算妈妈的“劳工费”和给两个孩子买的一些书本学习资料,两娃的暑期账单靠老公一人无法全部cover,垫了一些家底。
这两个中产家庭的暑期开销并不算特殊,甚至不算奢侈。网上有一个非官方的调研,数据显示:一个暑假给孩子开销10000元-30000元的家庭占多数。
在网友们晒出的账单里,一家三口5天国内旅行花费的万元账单,出国游3万至5万的开销仅是很多家庭暑期花费中的一部分。
除去旅行花费之外,给孩子报名的夏令营、研学游,一周五六千元的不在少数;就算只是给孩子报名兴趣班,每节课一百到三百元的费用,几门加起来一个暑假过完也超过万元了。
所谓的“富二代式养娃”并非家长们刻意“富养”,那只是暑假无处安放的孩子与消费市场共同催生出的无奈结果。
02
普通百姓的体面晚年
需要多少钱
看完暑假账单,我们再来憧憬一下自己未来的晚年生活。
这里咱们说的“体面”不是指富豪们过的那种出入高档餐厅、动辄海滨度假、奢侈品不离身的生活,就以我父母和他们的一些朋友的老年生活为范本。
我父母都是普通老百姓,一直生活在三线省会城市,曾经的工薪阶层,后来做过一点小买卖和理财投资,生活有了提升。目前他们的生活状况大致如下:
有能够覆盖日常生活开销的退休金
医保
自己买的额外的商业保险
水果/超市自由
一年国内旅行2—3次或者国外旅行一次
不需要support子女的大额开销(比如付首付、买车、帮忙抚养孙子等)
有抵御一般疾病的应急资金
如果我们不贪心,只想过上类似的晚年生活,需要多少钱呢?我不是研究养老经济方面的专家,从我找到的一些资料来看,目前有这样几个数字:
1. 有其余养老支持下备足30万元
如果一个人除了存款之外,有其余的养老支持的话,比如有儿女赡养、有房子可出租、有股份分红可领等,且靠这些钱就能覆盖生活开销的话,那么在配置好医保后,额外有三十万元的存款用以应对可能会有的医疗费、手术费。
2. 68万元
这是在考虑完养老金替代率、社保替代率和通货膨胀三个因素后得出的数字(具体算法可以参考文后列明的出处)
3. 纯靠存款养老
如果纯靠存款养老则需要一大笔存款才行,且在农村和城市是不一样的。农村居民想要靠存款养老,需要准备332640元~665280元;而城镇居民则需要准备607820元~1215640元的存款。(以去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人均预期寿命接近80岁来计算)
得出这些数字是按照我国目前的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55岁),我国居民平均寿命是76岁,退休后保守估计还能活16—20年这样的体量来计算。
此外,我们需要满足两个前提:
第一,身体健康,不用支付重大疾病、养老看护这些费用。
第二,工作机会、退休年龄、通胀速度、养老金缺口等维持父母这一辈的现状。
很显然,上面两个前提到我们80、90后退休时很难适用。
另外,根据2022年生育人口研究得出的数据:在中国养育一个孩子从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2.7万元(这还不包括读大学以及进入社会的后续成本,比如为子女再教育、结婚、买房、彩礼等支出的费用)。
再想想我们的工作是否还能维持到退休那一天,我们需要为自己的体面晚年储备的资金恐怕要远超父母这一代人。
03
三种为体面晚年存钱的策略
养老经济是一个庞大、复杂的问题,既关乎国脉、更涉及民生。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很难为自己的晚景生活估算一个精确的数值,唯一能做的不过就是在大环境发展好的前提下个体努力赚钱和努力存钱了。
在畅销全球的《金钱心理学》这本书里,作者摩根 · 豪泽尔就财富积累提出一个见解:“有一条很简单但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法则——财富积累与你的收入或投资回报率关系不大,而与你的储蓄率关系很大。”
投资的确有可能让你致富,但关于某种投资策略能否带来回报,能持续回报多久,以及市场是否会配合,始终存在未知数,所有结果都笼罩在不确定性当中。但是,我们个人的节俭和储蓄行为在金钱等式中我们具备更强控制力的部分,而且在未来也会像今天一样,是百分百行得通的方法。
因此,作者强烈建议任何一个人都要怀揣着谦逊之心好好存钱。
关于如何存钱,摩根 · 豪泽尔有两个朴素的建议:
第一,收敛自己的欲望。
每个人都有基本的物质需求,而当这些需求被满足后,人们就会上升一个层次,去追求生活的舒适性。当舒适性也得到满足后,人们又会去追求兼具舒适性、娱乐性和启发性的事物了。
但当消费超越了最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水平后,它在大体上便成了虚荣的自我的反映,一种通过花钱向人们展示你有钱(或曾经有钱)的方式。此时,我们增加财富最有效的方式不是提高个人收入,而是培养谦逊之心。
当收入超过一定水平后,我们的物质需求由欲望决定。当开支减少,储蓄率自然会提高。当你的欲望减少,开支自然就会减少。当你不再关心别人怎么看你,你的欲望自然就会减少。钱,自然就乖乖躺在你的口袋里了。
第二,为存钱而存钱。
我们很多人存钱都有一定的目的,比如买房、买喜欢的东西、去旅游等。作者建议,我们存钱并不一定要为了日后买什么,我们完全可以为存钱而存钱,为日后买什么而存钱的行为是合理的,但“无目的”地为存钱而存钱,才是我们抵御未知风险的最好办法。
“我们必须存钱”是人人都知道的真理,那么到底为自己的体面晚年存多少钱才够呢?美国著名的金融公司Investopedia提出了以下三个存养老金的基本法则:
4%法则
如果你现在的年收入为8万元,那么你需要约200万元的退休基金(80000元/0.04)才能维持一个比较体面的晚年生活。
得出4%这个数字是基于:你没有额外的退休收入、在退休后还会活30年、个人有一些小的理财投资且回报率维持在5%、扣除掉税收和通货膨胀后,并且退休后的生活方式与现在的生活方式相似的情况下算出的。
退休后生活的年收入为退休前年收入的80%法则
如果你在退休时每年的收入为10万元,为了退休后依然拥有比较舒适的生活,你至少需要每年8万元的收入才能维持(无论这个钱是来自你的退休金、投资、兼职收入等)
按年龄存退休金法则
假如你二十多岁开始工作,那么要拿出其中一部分的钱(15%—25%)作为养老金储蓄,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养老储蓄金目标如下:
30岁——存了一年的年薪
35岁——存了年薪的两倍
40岁——存了年薪的三倍
45岁——存了年薪的四倍
50岁——存了年薪的五倍
55岁——存了年薪的六倍
60岁——存了年薪的七倍
65岁——存了年薪的八倍
以上这些存储法则是针对个人的。如果是夫妻共同存储,许多专家认为退休收入应该是夫妻最终退休前年收入的80%左右,或者在67岁时的存款达到自己年收入的10倍。
当然,这些存储法则只是通过计算得出的理论建议,当我们碰到像金融危机、世纪疫情这样的意外大风险时,任何一种法则都不能万无一失地担保我们有一个安稳的晚年。
哦,对了,上述文字里提到的任何法则还没有包括被孩子“啃老”的费用。以现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就业环境来看,我们亟待攒出一笔“啃老”费用来保住自己的晚年生活。
总之,减少欲望,量力而行,焦虑也会游刃而解。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在看”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哦~
— END —
因为微信公众号改革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常点开则会晚收到我们的推送
我们想产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
封面人物 | 两年破局,这位局长为乡村教育找到了一条出路
引领名校突围!这位校长守正出奇,令人惊叹……
封面人物 | 芬兰驻华教育参赞访问这所学校后,由衷感叹:我闻到了幸福教育的芬芳
封面人物丨聂明智:用一生的时光,打造教育的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