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相比于2022年底,M2-M1剪刀差持续缩小,货币流动性加强。在经济持续复苏和存款利率降低两种利好政策下,预期2023年银行股中报会出现定期存款占比回落,活期存款占比上升的现象。
本刊特约作者 蒋玉兰/文
利息收入是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银行股净息差受宏观经济增速下降,市场利率影响持续下降,许多银行都使用了以量补价的策略来增加利息收入。但是宏观经济增速下降也会导致银行股面临“资产荒”。2022年年报显示,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总资产年增速分别达到16.71%和14.37%,同期2022年货币供应量M2仅有11.8%。
银行作为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提供者,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表现在银行里就是资产规模的增长。尽管2022年末M2高达11.8%,但是代表着经济活跃度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却只有3.7%,剪刀差8.1%。剪刀差扩大,意味着银行放水有流动性陷阱的趋势,难以形成企业活期存款这种代表经济活跃度的存款,货币转而沉淀在居民或者企业定期存款中,货币流动性降低,经济活跃度下降。
在银行股2022年年报中,大量银行的负债表中都出现了定期存款增速快于活期存款增速的现象。定期存款的负债成本率高于活期存款的负债成本率。当M2-M1剪刀差扩大时,意味着企业活期存款和流通中的现金增速大幅小于企业定期存款+个人定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也意味着银行负债成本率可能会上升。而且M1的增速疲软,经济活跃度不够,融资需求还会下降。进而推导出市场利率会下降,资产收益率也下降。
银行在面临资产收益率下降和负债成本率上升时,净息差会下降,利息收入增长会减速,对银行股的营业收入增长产生一定压力。
面对M2-M1剪刀差扩大,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利率,尤其是降低定期存款利率的方法激活货币流动性。6月初,监管正引导国有大行降低存款利率。活期存款利率从0.25%下降5BP到0.2%,2年期定期存款下降10BP,3年及5年期定期存款下降15BP。
2023年5月社融数据显示,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6%,M1同比增长4.7%,剪刀差6.9%,相比于2022年底,M2-M1剪刀差持续缩小。货币流通性得到有效的激活,货币流动性加强,经济活跃度上升。
在经济持续复苏和存款利率降低的利好政策下,预期2023年银行股中报上会出现定期存款占比回落,活期存款占比上升的现象。银行股负债成本率会因此下降,对净息差有正面贡献。而随着经济活跃度增强,银行资产质量也会出现好转,进而可以减少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增加净利润。对银行股估值提升有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