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下简称:内蒙古)“绿氢”项目的上马数量和速度可以说是令人应接不暇,大有“势如破竹”之势。
(资料图片)
6月29日,我国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举行产氢仪式,产出项目第一方“绿氢”;两天前的6月27日,由中国电建昆明院、融科氢能源公司共同投资的330多亿元、年产5万吨绿氢暨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在内蒙丰镇市签约......
我们稍微搜搜新闻,就可以发现,这些仅是内蒙古今年众多“绿氢”项目里的冰山一角。
一个印象中还是主打煤炭、油气的“传统能源”大省,转身在清洁能源领域,特别是“绿氢”领域异军突起,值得我们探究。
“煤碳”大省也是“风光”大省,具备得天独厚的绿氢产业优势
内蒙古能源资源的A面——煤炭、油气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资源,约占全国的1/4、全球的1/8,位列全国第一。承担着全国18个省区市的煤炭保供任务,是名副其实的“煤炭”大省。
而内蒙古能源资源的B面——风光资源也是全国第一。内蒙古风能资源约占全国资源总量的57%,太阳能资源约占全国资源总量的21%。这一特点,为内蒙古发展绿氢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凭借优秀的资源禀赋和广阔的应用场景,内蒙古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提出全力打造“全国绿氢先行示范区”。眼下,内蒙古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协同整合上已经领跑全国,在我国省区中,已规划绿氢示范项目最多,发展潜力巨大。
此外,与大部分省份不同,内蒙古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制约因素不在资源,而在于消纳能力及新增负荷,而发展氢能,可以有效解决内蒙古新能源消纳问题。通过大规模绿电制绿氢,可以变储电为储氢,为内蒙古拓宽新能源消纳场景,带来大量的新增用电负荷。
不仅如此,内蒙古传统煤炭、冶金、工业等领域还可以为氢能提供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年氢气需求量约700万吨,站全国1/4以上;全区拥有各类采运矿车、物流车辆超过100万辆,位居全国前列,在“中长途+中重载”车领域开展氢燃料电池车替代的场景也颇为丰富。
“绿氢”投资火爆,项目密集签约、投产
内蒙古“绿氢”项目到底有多火爆?
仅2023年1月,就集中发布15个风光制氢项目,配套光伏158万千瓦,风电473.2万千瓦,年制氢能力28.2万吨。
此外,代表性项目还有——
• 2月16日,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中石化内蒙古鄂尔多斯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开工,总投资约57亿元,投产后制绿氢3万吨/年;
• 4 月 5 日,中国电建与内蒙古满洲里政府签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计划制氢 6 万吨/年;
• 4月6日,晶科电力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政府签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
• 6月27日,由中国电建昆明院、融科氢能源公司共同投资的330多亿元、年产5万吨绿氢暨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在内蒙丰镇市签约;
• 6月29日,我国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产出项目第一方“绿氢”。
• 预计今年12月,中石化还将开发规模更大的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投资205亿元,产出绿氢将通过长输管道送至燕山石化。
据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内蒙古全区就已批准了31个绿氢项目,是国内规划建设绿氢示范项目最多的省(区),预计年底,内蒙古将形成10万吨绿氢产能,2025年产能将达到52万吨。2023年将是内蒙古绿氢的发展元年。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氢能产业顶层设计《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中设定的目标是,到202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仅内蒙古的规划就将超过该数字。
从项目类型看,依托风光资源制氢与合成氨、甲醇等化工一体化项目是内蒙古氢能投资的热点;区域分布上,鄂尔多斯地区的项目数最多;从项目业主看,能源央企是内蒙古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的主力。
建设氢走廊优势明显,打造“制储输用”全产业链
不仅是制氢,内蒙古建设氢走廊,打造“制储输用”全产业链的优势也极为明显。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内蒙古在当地就能形成制氢、储氢、输氢、用氢闭环。
对此,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去年发布《关于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自治区形成集制备、存储、运输、应用于一体的氢能产业集群,氢能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意见》要求——
• 2025年前,内蒙古开展“风光储+氢”“源网荷储+氢”等绿氢制备示范项目15个以上,绿氢制备能力超过50万吨/年;
• 鼓励工业副产氢回收利用,工业副产氢利用超过100万吨/年,基本实现应用尽用;
• 建成加氢站(包括合建站)100座以上;
• 加速推进燃料电池车替代中重型燃油矿用卡车和公共服务车辆,推广氢燃料电池重卡5000辆以上,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突破1万辆;
• 探索绿氢在化工、冶金、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打造10个以上示范项目;
• 培育或引进50家以上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包括15至20家装备制造核心企业),电解槽、储氢瓶、燃料电池等装备的关键材料及部件制造取得技术突破。
内蒙古绿氢的潜力除了可以就地“制储输用”,未来还将通过输氢管道造福“京津冀”地区。
近日,拟建起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终点北京燕山石化的“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已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该管道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
管道全长400多公里,经过内蒙古、河北、北京等3省(市)9个县区,连接中石化在内蒙古的绿氢产地和燕山石化,一期运力10万吨/年,预留50万吨/年的远期提升潜力。
未来,该工程势必推动内蒙古绿氢的大规模应用,助力内蒙古绿氢资源触达市场需求旺盛的东部地区,有效缓解我国“绿氢供需错配”的发展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