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我国能源转型成效明显,能源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2022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17.5%、比2012年提高近8个百分点,新增非化石能源消费累计实现碳减排超过70亿吨,平均每度电的含“绿”量达到36.2%、比2012年提高15个百分点。
(相关资料图)
能源转型,装备先行;装备减排,技术先行。8月26日,在2023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上,主办方推出了“11+8”个清洁能源装备示范应用场景,一系列行业“黑科技”让人应接不暇。
看能源生产侧
多能互补,新材料突破是关键
东方电机“低碳智慧园区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示范应用场景”
8月25日,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氢能新产品发布会,“氢能全产业链应用技术示范园”场景随之亮相。
“前不久,东方锅炉为成都大运会提供了80辆氢燃料电池的大巴保障交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氢能名片。”东方锅炉相关负责人介绍。
东方锅炉“氢能全产业链应用技术示范园”
令来宾好奇的是,现场与制氢设备并排而立的竟是一排光伏板,利用“光伏发电—制氢储存—氢燃料电池制电”的工作原理,让余热不仅可以用来取暖,还可以驱动设备用来制冷。如果用在医院等特殊场景,电解制氢过程中产生的氧气也可以有效利用,因此,该系统也叫做“氢-储-电-热-冷”五联系统,是国内首套高度集成电解水制氢、高密度储供氢、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等多项核心装备,涵盖绿电纯水制氢、制氧、储氢、供电、传热、供冷、供热,可谓氢能界的“全能冠军”。
这个园区也是国内首个制储用一体化多场景氢能全产业技术应用示范园,是区域范围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的成功应用和示范。
而来自全球知名新型电子元件生产企业三环科技的最新示范应用场景——“新能源电子元件制造自动化工厂”已在8月投运,被誉为“电子工业大米制造厂”。
“大米”的学名叫“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德阳三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一种能够存储电能的元件,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5G通信、汽车电子、家电等领域,其产量占电子元件产量的40%以上,产值约占电子元件产值的10%以上。
长期以来,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的核心技术一直被日韩等国家控制。三环集团从2000年起致力研发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的核心技术,使其个头越做越小,蓄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宽。目前,该产品已完成介质层从单层5微米膜厚到1微米膜厚的飞跃、堆叠层数达1000层的突破,逐步解决了高端陶瓷电容器“卡脖子”问题。
2021年3月,德阳三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用4个月时间投产陶瓷基板车间,7个月投产半导体封装基座生产车间,9个月全面达产,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建设“奇迹”。
看能源消费侧
碳捕集领先,低碳园惊艳
通过国际合作研发的“世界最大化学链燃烧碳捕集示范装置”
由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和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世界最大化学链燃烧碳捕集示范装置”代表了该领域的世界最高水平,可实现近零排放。
这个硬核科技将于9月正式建成投用,为能源用户“变废为宝”——把碳排放转化为高纯度二氧化碳,变为可利用的资源,不仅供电效率损失从10%降低到4%以内,而且成本可降低2/3。
8月25日,记者走进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智慧展示厅,了解“低碳智慧园区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示范应用场景”。展厅内,一块显示厂区三维模型和各项数据的大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园区每日用电量、用水量、单位产品的能耗、碳排放等数据,甚至不同部门和分厂的用能情况都一目了然。“不管哪个环节,只要能源消耗超过平均值甚至出现异常,平台上立即就会显示,我们就能在第一时间查找原因,进行处置。”工作人员说。
这个国内首个低碳智慧园区诞生的背景在于新型工业化的倒逼机制。自主研发、多能互补是其核心特色,融合了综合能源管理平台、燃机发电及余热利用、储能系统、光伏发电、充电桩、雨水回收系统、空压站、地源热泵8大子系统,力争建成“零排放”园区。
目前,该方案已服务于东方电机大部分厂区,覆盖园区内一级计量仪表100%,其它各类(水电气)计量仪表98%以上,办公区域、各生产部门、重点设备能耗统计覆盖率95%,预计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量约8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000吨。
另外,在“11+8”个示范应用场景中,令人关注的还有国机重装的“高端核能装备极限制造中心”,其在材料、制造和安全等多个方面都实现了“极限突破”;东方汽轮机的“行业首个5G全连接数字化工厂”,打造了离散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示范案例;英杰电气的“光储充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应用场景”是国内首个直流母线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