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期货 > 正文
胡济卫‖文人相轻与圣人之过(原创随笔)
来源:顶端新闻      2023-08-01 20:46:32


(相关资料图)

文人相轻与圣人之过

胡济卫

“文人相轻”是说文人之间互相轻视和瞧不起。最早发现并指出文人相轻这一毛病的是三国时期的曹丕。他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提出了“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了造成文人相轻的根源:“夫人善于自见•••••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典论•论文》)。正是因为中国的文人始终固守着“孩子都是自家的好,老婆都是人家的好”的观念,喜欢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造成了“文人相轻”的恶习。曹丕虽然发现了文人相轻的通病,却没有对“文人相轻”始于何人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仅仅只是点出了傅毅之于班固的例子,从而给我们留下了“自古而然”的空白和悬念。

其实“文人相轻”的始作俑者应该始于孔子。孔子和少正卯都是当时鲁国名噪一时的大夫,他和少正卯的争斗,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最早、最典型的“文人相轻”的范例。据汉代王充《论衡•讲瑞》中记载:少正卯与孔子同时在鲁国讲学,多次把孔子的门徒引到自己门下,致使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少正卯究竟采用了什么手段和方法让孔子之门“三盈三虚”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能把别人的学生吸引到自己的门下,确实得有一套独特而过人的本领。比如:要么你的教学设施齐全,办学条件好;要么你的收费标准低;要么你的教学质量高。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这些条件选择老师和学校,这也符合公平竞争的现代教育理念,本无可厚非。但是,孔子并不这样认为。同行是冤家。你把我的学生挖走,等于砸了我的饭碗。于是,孔子和少正卯之间从此就产生了深深的隔阂和矛盾。

孔子的学校招不到学生,自然就办不下去了,按照现在时髦的话说就叫“倒闭”。孔子的学校倒闭后他就想着另谋职业,于是在孔子快五十岁的时候作了鲁国中都的县令。一年之后被提升为司空,接着又升为司寇(管司法),后来还代理过短时间的宰相。就在孔子刚当上司寇不久(鲁定公十四年),他就对少正卯实施了报复。给少正卯罗列了五条乱政的罪名把他诛杀在宫门外的华表台下。

说孔子有意报复少正卯并非无中生有和空穴来风,其实他是早有预谋的,只是时机还不成熟而已。《孔子家语•始诛》就有过记载:“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有喜色,仲由问曰:‘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只是敷衍搪塞仲由说:“然,有是言也。不曰乐以贵下人乎?”孔子之所以得位“有喜色”是因为鲁国的司寇掌握着鲁国的刑律和生杀大权,给孔子排除异己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就在孔子决定诛杀少正卯之前,心直口快的子路曾经提醒过孔子说:“少正卯是鲁国的知名人士,先生诛杀了他,恐怕得不偿失吧?”孔子却坚持说:“人有五种恶行,而盗窃还不包括在内:一是通达古今之变而铤而走险;二是不走正道而坚持走邪道;三是把荒谬的道理说得头头是道;四是知道很多丑恶的事情;五是依附邪恶并得到好处。这五种恶行沾染了一种,就不能避免被君子所诸杀,而少正卯是五种恶行都兼而有之的。他是小人中的雄杰,不能不杀他。”(即“心达而险,行避而坚,言伪而辨,证丑而博,顺非而泽”)。少正卯——这位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就这样惨死在孔子嫉妒的刀下。

自从孔子杀了少正卯后,“文人相轻”的恶习就一发而不可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比如李斯与韩非。李斯和韩非同是荀子的学生,但是李斯在学业上不及韩非。韩非有一整套治国的理论和方略,有《韩非子》一书为证,而李斯没有。秦始皇看到韩非的富国强兵之术后,很欣赏他的才能,说“ 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后来韩非也到了秦国,李斯忌其才,建议秦王杀掉他,秦王听信了李斯的谗言,把韩非关进大牢,并迫害致死。韩非死后,李斯用韩非的治国方略帮助秦王统一了中国。孙膑和庞涓也是如此。孙膑和庞涓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而庞涓自知不如孙膑。庞涓为魏将后,嫉恨孙膑的军事才能,把孙膑骗到魏国,施以刖刑。后孙膑设计逃往齐国,齐王拜他为军师。魏国攻打赵国,孙膑使出围魏救赵的计谋,大败魏军,后来击杀庞涓于马陵道旁。这些都是“文人相轻”的最典型的例子。

直到现在文人相轻的恶习仍沿袭不衰。最近文坛上刮起的一股声讨和清算之风,就是明显的事例。有位写过几部长篇小说的三流作家,就曾经撰文指责鲁迅先生一生没写过一部长篇小说,对鲁迅的文学大师地位公然提出挑战和质疑。无独有偶,这篇指责鲁迅先生的文章刚出笼不久,美术界也有人跟着站出来指责齐白石先生,说齐白石一生就没有画过人物,甚至说不会画人物的画家根本称不上画家,更不能算是大画家。这与曹丕先生的“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何其相似乃尔。

自从孔子开了“文人相轻”的先河以来,这种恶习与流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危害之大,影响之深远令人触目惊心,恐怕连孔子自己也没有料到。这是孔子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所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过。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连孔子这样的圣贤之人也难免会犯文人相轻的错误,更不用说李斯、庞涓之流了。问题是有些错误可以原谅,有些错误是永远也不能原谅的。在此,我不是故意要去揭古人的短和丑,而是想借此告诫人们“文人相轻”给人类文明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恶劣后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们一贯倡导的文艺方针。正确善意的文艺批评有利于繁荣和推动我们的文艺创作。要以宽广和包容的胸襟化“文人相轻”为“文人相亲”。断不可把正常的文艺批评演变成对作家人身的攻击和人格的污辱。若此,势必会重蹈孔子、李斯的覆辙。

财经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dfc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财经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dfcjw@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