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司法部新规强调,对刑事辩护法律援助案件,律师应当依法会见、阅卷。8月23日,司法部公布修订后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司法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方面,前述规定进一步规范承办要求:对刑事辩护法律援助案件,强调律师应当依法会见、阅卷,并根据案情提出辩护意见。
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澎湃新闻注意到,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援助法》,扩大了法律援助范围、增加法律援助服务形式,并专章规范法律援助的程序和实施,明确规定了申请、审查、指派等程序以及特殊情形的处理要求。
为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提高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程序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司法部对2012年公布并施行的《程序规定》进行了全面修订。对照法律援助法和法律援助条例,细化受理、审查、指派等程序要求,理顺案件承办环节具体流程。与此同时,统筹考虑修订《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投诉处理办法》、《法律援助文书格式》等工作,做好相关文件之间的制度衔接。
澎湃新闻注意到,修订后的《程序规定》共六章46条,主要内容包括涉及申请与受理、审查、指派、承办等方面程序。比如,在申请与受理方面,前述规定原则规范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值班律师法律帮助的一般要求;细化法律援助机构管辖规定,明确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提交的材料,强调办案机关和监管场所为被羁押人员转交法律援助申请的法定时限,规定了对不同申请情况的处理方式。在审查问题上,规定明确法律援助机构的审查时限和审查重点,规定经济困难状况核查方式和异地协作核查工作流程,规范法律援助机构作出决定和发送决定的程序要求,细化申请人对不予法律援助决定书提出异议的时间要求和救济途径。
值得关注的是,在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方面,《程序规定》从三个方面作了具体规定:一是积极履行职责。要求法律援助人员依照法律、法规等规定,遵守有关法律服务业务规程,及时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服务,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财物。二是规范承办要求。对刑事辩护法律援助案件,强调律师应当依法会见、阅卷,并根据案情提出辩护意见,增加了侦查、审查起诉阶段的办理要求;对代理法律援助案件,明确了法律援助人员的约见职责和告知义务,规定法律援助人员可以帮助受援人通过和解、调解及其他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三是保障公民辩护权。对法律援助机构已指派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又代为委托辩护人的,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接受委托辩护,律师应当及时向法律援助机构报告。法律援助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四是畅通救济渠道。规定受援人有证据证明法律援助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可以请求法律援助机构更换法律援助人员,并明确了相关工作流程。
司法部表示,将根据法律援助法和《程序规定》,修订《法律援助投诉处理办法》、《法律援助文书格式》和全国刑事、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服务规范,细化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各环节各流程相关要求,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