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外媒:富士康,郭台铭开始“秋后算账”了 天天快播报
来源:文学科技社      2023-04-28 07:00:27

原创声明:本人原创文章,谢绝抄袭,违者必究

自从拿下苹果的订单,又依靠大陆各项优惠政策和人口红利,富士康直接从一个小作坊 发展成世界第一的半导体代工厂,跻身世界五百强企业 。

富士康是苹果最大的iPhone代工生产商 ,而苹果电子产品一直是大陆人热追的产品,在中国大陆的市场十分庞大。苹果的第一部iPhone诞生于2007年, 在过去的十年里,苹果在大陆卖出3.8亿部iPhone手机,营收2.66万亿 ,销量非常夸张却又实在,而苹果手机在中国的利润极高,富士康也跟着水涨船高。富士康在大陆的发展,不但赚取了丰厚的利润,也带动了当地上下游的产业链,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资料图)

而近期,网传随着苹果加速布局东南亚和印度,富士康也在跟随苹果的脚步,开始在印度加速建厂和扩充产能,打算离开中国市场。

外媒说,这是富士康在对中国大陆进行的“秋后算账”!

众所周知,富士康处于半导体产业链的最末端,主要负责组装代工,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更多依靠人工为主,高峰期富士康在中国建厂40多个,工人多达120万人。富士康早期也是依托中国优质的劳动力,以及中国当地扶持,获得巨大的人力成本优势和政策优势,才能够 以极低的成本和极高的优质产能,来承受住苹果这么大的订单量,帮助苹果赚取高额利润 ,苹果中国大陆以18%的市场份额赚走85%的利润,在业内几乎不是什么秘密。而富士康也从中受益,赚得盆满钵满,就连富士康的创始人郭台铭也一度成为台湾首富,进入福布斯富豪榜。

不可否认,富士康在中国发展的30年,就是中国制造的30年缩影。 从1987年富士康在中国建厂,富士康一直都是甚至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仅仅给中国大陆带来百万级的就业岗位,也为中国制造培养了大批品质、技术、制造和管理的人才。但如果没有中国大陆的政策扶持和十分充沛的优质劳动力,还有上下游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富士康是吃不下苹果的大订单的,所以不存在富士康创始人此前说的“给大陆赏饭吃”的狂言,这个是属于 商业互利互惠 ,并非是郭台铭的单方面施舍。

富士康和郭台铭的忘恩负义和口出狂言,也引得很多人怒不可遏。现在时过境迁,事实上,这几年,富士康在中国过的并不是那么舒心。随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崛起,不论是工人工资还是水电成本,都在上涨,而富士康一方面依然要承受来自苹果降本的压力,利润自然而然就被压缩了。

富士康只能通过压榨工人的劳动时间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换取利润,长时间的压榨也引发了富士康连续十几起工人跳楼事件,也因此被冠予了“血汗工厂”的称号。

去年因公共卫生事件,郑州富士康出现大规模离职潮,许多员工徒步回家,谣言四起,都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和热议,也大大影响了富士康的产能。虽然后面平息了,但富士康却彻底失去了iPhone14Pro机型的代工资格。苹果毫不犹豫地把部分产能转嫁给立讯精密,立讯精密2022年的营收和利润都力压富士康,这件事也被认为是富士康秋后算账的原因之一。

其实,富士康不断转移产能到印度,是商业追逐利益的表现。

一是随着国产智能手机的崛起和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苹果撤离中国是降低风险和继续获取高额利润的商业举措。只不过苹果不依靠富士康一家代工,而富士康却主要依靠苹果,苹果往哪里跑,它就得往哪里跑,苹果哪天不给它饭吃,它可就真的瞬间瓦解。

二是疫情和大陆各项成本的提升,让富士康已经没有多少利润空间。从富士康在上交所A股上市就知道,利润已不容乐观,将在中国的业务打包整合叫工业富联,在上交所上市是割韭菜去了,也为了之后转移产能到国外做准备。

三是印度拥有巨大的人口红利优势。巨大的人口红利,使得印度的劳动力成本极低,富士康可以通过印度的庞大廉价劳动力在提升利润。事实也正是如此,此前富士康已经在中国吃过一波红利,而且吃得肥头大耳,而此时众多专家也都认为印度正处于三十年前中国的发展阶段,企图再享一波如果中国大陆那样的福泽。

印度的国情与中国不同,包括治安环境、商业环境、产业设备和人员素质,都有莫大差别,至于未来,他们是再次享受到和中国一样的福利,还是说连本带利都在印度吐出来,那就只能交给时间来印证。

总结:

富士康迁移出中国,只不过是一种正常的商业逐利行为,谈不上所谓的“秋后算账”, 作为一个跨国企业,富士康还不够格跟中国叫板!

只不过不言而喻,富士康从中国迁移产能,在短时间内会对国内的就业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大量工人失业,产业链人才流往印度和东南亚等。

但 这段时间,刚好给我们转型替换的机会 ,中国正在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时期,富士康本身就是一个产业链最底端的代工厂,失去它,也给了我们国内其他制造业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比如中国立讯精密、比亚迪等一大批优秀的制造业,是足以填补富士康遗留下来的空缺。

离开富士康,中国照样迅速稳定发展;而富士康离开中国,还能走多远,那就看它自己的命数。

我们要做的是加强对国内制造业的大力扶持,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投入,利用智能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实现产业转型,大力发展高精尖制造业,加大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也为广大的人民提供更多稳定的更高收入的就业机会。 我们要摆脱世界加工厂的帽子,变为真正的世界工厂!

财经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dfc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dfcjw@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