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八卦端午神谱:艮卦钟馗 巽卦孟婆刘晓峰 端午节到了,不由得想到在端午节被人们祭祀的神祇。 首先想到钟馗。传说钟馗是唐初终南山人,生得相貌奇丑。尽管有才华满腹经纶,却被蹴落不得登第,于是激愤而死。死后为神,擅长驱妖捉鬼。唐明皇曾患病昼卧,梦见有小鬼偷贵妃的绣香囊及明皇玉笛,不巧被钟馗捉住,醒后病已痊愈。所以唐代钟馗传说形成时他已经有辟邪驱病驱鬼的神力。端午挂钟馗以辟邪,后来成为中国古代一直传承的节俗。 《北平风俗类征》记载五月初一至初五为端阳节,午时以朱墨画钟馗像,把用鸡血点眼、俗称“朱砂判”的钟馗像悬挂屋中,认为能驱邪。《清嘉录》也记载,到了端午,堂中要挂钟馗画图一个月,用以祛邪魅。 按照老北京人的回忆,以前北京人过端午就是买画有钟馗的神符贴在大门上。日子一般是在五月初一。端午的钟馗手持宝剑,剑指之处,是一只飞来的蝙蝠。这幅画取的是“只见福来”的谐音。除了贴钟馗、倒葫芦、老虎、五毒外,人们还要戴各种饰物,但到过了端午,这些东西就要扔掉,俗称“扔灾”。这幅“只见福来”的钟馗像,如果你注意看,就会发现钟馗一手擎剑向上,另一只手所指方向则为东北角。这个东北角在后天八卦中是“艮”卦,按照古代人的理解,这个方位是万物所归,也是万物所始。一剑驱鬼解决过去,一指所向,在时间和空间中都有开始的意思。后来有的地方印年画的乱来,市面上偶然也能看到手指向西北的钟馗。所以如果你买端午的钟馗像,一定要买这种蝙蝠从东北方位飞来的,这是讲究。 多年来我研究中国的钟馗文化传入日本的变化,发现钟馗很早就成了古代日本人辟邪驱鬼的保护神。除了和中国一样每年五月登场辟邪外,钟馗在日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在日本京都房子互相檐角冲克,日本人会在被克方位房脊上放上烧成瓦当的钟馗。日本人认为给人间带来天花、麻疹的“疱疮神”怕狗怕红色,在大面积流行天花、麻疹病的江户时代,日本人印了大量的朱红色钟馗画像用来战胜病魔。 在我国东南地区,端午节有祭祀孟婆的习俗。 我们今天提到“孟婆”,大家想到最多的,是用一碗五味汤让无数离世者忘记此生所有情仇的奈何桥边的老婆婆。但在中国古代东南地区,则一直传承端午祭祀孟婆的习俗,这是因为孟婆还有一个身份是风神。写过“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杨慎,是明朝有数的“读书种子”,他在《丹铅总录》中就记载:江南七月间有大风,甚于舶棹。野人相传,以为孟婆发怒。 屈大均《广东新语》载: “雷琼皆有飓风祠,其神飓母。有司以端午日祭,行通献礼,诚畏之也。曰母者,以飓能生四方之风。”可知端午祭祀孟婆是有官方参与的正式祭祀活动。 按照《南越志》记载,飓母即孟婆。早在唐朝,端午节已经与孟婆有了联系。唐代诗人张说《岳州观竞渡》云:“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鼓发南湖溠,标争西驿楼。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遒。”孟姥即孟婆,可知孟婆以风神身份和端午节产生联系,至少可以上溯到唐代。但后世端午节祭祀孟婆的习俗,更多地流行于我国东南地区。这与东南地区特殊的自然风土有关。东南沿海一带,自然条件上和其他地区最大的一个差别在于风。 我国东南地区在上古就被看成是风的王国。后天八卦中东南为“巽”。《周易》“说卦”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并解释震指东方,巽指东南。我们知道震就是雷,巽就是风。那么代表风的巽卦为什么被安排在东南呢?我想这和古人对风的认识直接相关。作为中国文化发源地的中原地处季风带,这里春天刮东风,夏天刮南风,秋天刮西风,冬天刮北风。风按照季节循环轮转吹来,是农业获得丰收最重要的前提。只有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才能国泰民安。但是,我国的东南地区却是世界主要台风源地。“飓起最可畏,旬哮簸陵丘”,巨大的台风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伤害,而且对建构于中原地区的四方风与四季相配合的知识构成挑战。因为台风是巨大的气旋,所以是“具四方之风”。同时古代人认为“风动虫生”,生命源于风的吹动。屈大均说,风以复万物之命,有母之道。所以认为台风是风之母,大风为母,微风则是少男少女。起于泽为少女风,起于山为少男风,而皆以飓为之母。飓母即孟婆。《岭南杂记》记载:“土人谓正二三四月发者为飓,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台甚于飓,而飓急于台。飓无常期,台经旬日。” 按照后天八卦解读“只见福来”中的东北艮卦方位,提出东南巽风可能与古人对台风的认识有关,都是我读书之间的一得之见,斗胆写到这里,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艺术报)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