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徐健 周琳子
8月7日下午,温州市委举行“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主题为“续写创新史 走好共富路 争创先行市 在新征程上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
温州是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区、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八八战略”20年,瓯越大地发生了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精彩蝶变:2002年至2022年,温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052亿元提升到8030亿元、迈过7个千亿大关,财政总收入从126.3亿元提升到918.8亿元、增长6.3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87缩小到1.91,实现了从总体小康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跃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年来,温州发生了哪些精彩蝶变?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刘小涛以产业结构、体制机制、城市格局、百姓生活、作风效能“五大重塑”对温州的变化进行了阐释。
温州市委举行“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新闻发布会。共享联盟·温州中心 陈翔 刘伟 摄
产业结构重塑,激发创业创新新动能
温州坚定不移走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的产业转型之路。
创新在“厚积”中“薄发”。这些年温州坚持创新首位战略,总书记致贺信的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已成功举办4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瓯江实验室创新能级加快提升,建成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0家,引育高能级创新平台59家,本土院士培养、海外院士全职引进、省鲲鹏行动入选取得历史性突破,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排名第36位。
产业在“转型”中“抢跑”。打造中国电器之都等43张“国字号”金名片,电气产业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鞋服、泵阀、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激光光电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特别是提出打造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一大批新能源头部企业布局温州,构建“核风光水蓄氢储”全产业链,新能源产业在全国占据一席之地。
企业在“蜕变”中“壮大”。温州在册市场经营主体突破136万户、其中企业近40万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从2002年的24家增加到目前的1.6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08年的91家增加到目前的3714家,省级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居全省前列。
今天的温州,正加快由创业之都向创新之城的突破跨越,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成型。
体制机制重塑,实现改革开放新跃升
坚定扛起改革探路者的使命担当。龙港成为全国首个“镇改市”,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数字化改革、金融综合改革、社会力量办社会事业改革等亮点纷呈。特别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率先推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积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获批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综合保税区等一批国家级高能级开放平台,开通6条国际货运航线、14条近洋集装箱航线,温州港突破百万标箱,中欧班列温州号常态化运行,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温商回归、温青回归、温智回归掀起热潮,近五年回归资金超3000亿元,实现了温州人经济与温州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今天的温州,改革大潮激荡澎湃,“地瓜经济”根壮藤广,展现了“世界的温州”别样精彩。
城市格局重塑,实现城乡面貌新蝶变
温州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速构建沿江发展轴、沿海产业带、生态发展区“一轴一带一区”城市发展格局。
宜居度更高了。持续深化“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六城联创”成效凸显,城市“大建大美”“精建精美”展现新姿,瓯江两岸沿线、三垟湿地等“两线三片”成为城市新地标,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温州是过日子的好地方。
集聚力更强了。中心城区面积翻番,瓯江新城核心区等“一核十片”拉开框架,滨江CBD商办楼宇拔地而起、活力商圈彰显人气,全球温商总部高地正加速崛起。
通达性更好了。高速公路总里程从全省倒数第3跃居第2,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大跨越;国际机场T2航站楼、动车南站、市域铁路S1线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建成投用,杭温高铁启动全线铺轨,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文化味更浓了。这些年我们深化“温州学”研究,坚定不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非遗保护发展指数连续六年全省第1,朔门古港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千年商港”文化底色更亮了。
今天的温州,瓯越文明与新时代温州人精神交相辉映,一座现代化拥江滨海花园城市加速崛起。
美好生活重塑,展现共同富裕新图景
温州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
把蛋糕做大。坚持念好“山海经”,发挥“山”“江”“海”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绿色崛起,近年来山区海岛县GDP增速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山区5县GDP总量从284.9亿元提升到1861.3亿元。
把短板拉长。发展的短板还在农村,我们坚持以“千万工程”为引领,强力推进乡村“三基三主”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主导产业、主体风貌、主题文化有了新提升,形成“生态大搬迁”等特色路径,打造了预制菜等“六个一”富民产业,省级特色精品村、未来乡村等数量均居全省前列,群众生活越来越殷实。
把实事办好。坚持每年办好十大民生实事,保持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75%以上,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医疗资源总数居全省第2,全国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成效明显,“明眸皓齿”工程成为全国样板。
把基石筑牢。系统实施“强基提能”八大工程,“四治融合”全面推进,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信用建设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今天的温州,社会越来越安定,生活越来越富裕,人民越来越安心。
作风效能重塑,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
温州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坚定扛起“省一大”召开地的使命担当,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海霞精神”纳入浙江精神谱系,“红动浙南”掀起热潮。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健全“以事找人、人事贯通”等机制,想干事、肯干事、干成事蔚然成风。
全域打造1550多个瓯江红“共享社·幸福里”重点单元,深化“两个分量有多重”“发挥非公党建实质作用”等温州实践,“瓯江红”党建品牌持续擦亮。
不断深化清廉温州建设,一体推进“三不腐”,“青廉工程”等走在前列,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做法在全国推广。
今天的温州,政治生态越来越好,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高涨。
在新的征程上,温州将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全面推进都市振兴、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加快建设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当好“重要窗口”的建设者、维护者、展示者。
【潮新闻+】
发布会上,记者朋友们还对温州发展提出了不少问题。听听刘小涛书记、张振丰市长是如何作答的。
提问一:7月召开的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会,提出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照“示范引领”的标准要求,温州有哪些谋划部署?
刘小涛:我的理解,省委全会提出“示范引领”,不仅要求浙江当好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更要努力形成更多具有深层意义、普遍示范作用和复制推广价值的成果,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省委赋予温州提升“全省第三极”功能的使命,在新征程上走前列、作示范,是温州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上个月,温州市委召开了十三届四次全会,我们将按照省委全会的部署要求,奋力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争创先行市。
具体来讲,对标“八八战略”、省委在9个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标志性成果,推动温州10个方面“走前列作示范”:
一是努力在做到“两个维护”上走前列作示范,把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作为重要政治检验标准,确保“总书记有号令、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温州见行动走在前”。
二是努力在铸魂溯源走心上走前列作示范,挖掘好、守护好、传承好总书记留给温州的宝贵财富,打造学习研究、宣传阐释、实践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
三是努力在促进“两个健康”上走前列作示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打造“两个健康”制度创新策源地、标准规范领航地、理论研究新高地,争创全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四是努力在创新高地建设上走前列作示范,全面推进产业振兴,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打造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千亿级地方财政收入、千万级常住人口。
五是努力在现代都市建设上走前列作示范,全面推进都市振兴,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形成“一轴一带一区”城市发展新格局,加快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六是努力在共同富裕探路上走前列作示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探索缩小“三大差距”的路径,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
七是努力在文化高地建设上走前列作示范,全面推进文化振兴,打造时尚设计之都、文化智造之城等“三都三城”,巩固提升全省三大高等教育中心之一的地位。
八是努力在绿色低碳发展上走前列作示范,深化美丽温州建设,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全域大美新格局。
九是努力在市域社会治理上走前列作示范,践行“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温州样板,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温州、法治温州。
十是努力在加强党的建设上走前列作示范,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化清廉温州建设,打造勤廉并重的新时代党建高地和清廉建设高地市域样板。
总之,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走前列作示范的姿态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温州篇章。
提问二:前不久中央出台了“民营经济31条”,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请问温州在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探索,下一步将如何深化?
张振丰: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区、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民营经济是温州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关心和重视温州民营经济发展,指示温州要再创新辉煌,必须坚持毫不动摇地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这些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持续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2018年在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下,温州成功获批创建全国首个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新推出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现在已经有75项改革成果在全国全省推广。
一是聚力创新引领,推动“草根经济”向“雨林经济”升级。温州民营经济发轫于草根创业、兴起于改革开放、勃发于创新转型发展。我们坚持以创新赋能民营经济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从2002年的6.4%提高到2022年的66.8%;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达3714家、1.65万家,分别增长40余倍、600余倍。去年以来,我们围绕进一步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启动实施大孵化器集群发展战略,新增孵化面积322万平方米,计划五年新增1000万平方米以上,为百万人才提供拎包入住的创新创业空间。踏上新征程,我们将坚定走好创新驱动发展“华山一条路”,锚定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好创新平台“提能造峰”、传统产业“两化改造”、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优质企业“增资扩产”等组合拳,加快构建雨林式的创新生态,争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在温州这片神奇土地上再次点燃新老温州人的创业激情、创意活力和创富梦想。
二是聚力改革赋能,推动“试点先行”向“发展增效”转化。我们以促进“两个健康”集成改革为牵引,推出了一批亲商安商的务实举措,比如以立法形式在全国设立第一个民营企业家节,出台全国首部关于“两个健康”的地方性法规,创新推行“两个健康”直通车、“帮企云”平台、企检中心等“六位一体”助企服务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个月轮流牵头召开“两个健康”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大化解,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在温州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发展,过去两年我们在“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保持全国第2,近五年市场主体增长1/3、上市企业增长1.5倍。踏上新征程,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出台的“民营经济31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锚定争创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持续深化“数据得地”快速供地机制、投资项目促产“一件事”改革等创新举措,积极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探索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业上市便利化新机制,大力推进“百企上市、千企上规”,提速打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破万家、GDP总量破万亿。
三是聚力健康成长,推动“合规经营”向“争当典范”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筑牢依法合规经营底线、争当“四个典范”。这些年来,我们传承“敢为人先、义利并举”的优秀文化基因,首创非公企业党建“双强”指数,推广“三清单一承诺”,推出“亲清政商云学堂”,引导企业家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的典范;推出温商名家培育行动,积极探索“万企兴万村”“创富共同体”等先富带后富的新模式新路径,引导企业家争做“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踏上新征程,我们将持续弘扬“四千”精神,开展功勋民营企业家评选,迭代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新生代企业家“青蓝头雁”培育计划,为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提供更多鲜活的温州样本。
提问三:省委多次对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工作作出部署。新征程上,温州将如何贯彻落实省委要求,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续写温州创新史?
刘小涛:回顾“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从“续写创新史”到“世界的温州”,从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到龙港撤镇设市改革,一脉相承的关键词就是“创新、改革、开放”。温州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成长起来的,落实好省委部署要求,关键还是实施好三个“一号工程”:
一是坚持创新破题,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创新是温州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将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改革试点,办好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推动瓯江实验室等融入国家实验室体系,系统推进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加快打造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好用好中国眼谷、中国(温州)数安港等“一港五谷”,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全球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十四五”末,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传统支柱产业、新兴主导产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到202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70%。
二是坚持改革破难,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改革是温州克难前进的制胜法宝。我们将传承弘扬“四千”精神,聚焦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新型城镇化、国资国企、扩中提低、强村富民等领域形成更多具有温州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特别是当前企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刚才张市长介绍了建立一系列机制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我们将找准法治、规则、信用等方面突破口,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有呼快应,加快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全面升级,以确定性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
三是坚持开放破局,大力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内外融通是温州特有的优势。我们将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强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等“三综一联一进”开放平台集成联动,推进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用好世界温州人大会等平台,营造开放包容的浓厚氛围,形成“来了就是温州人”的开放格局,更好吸引温商回归、华商创业、外商投资,加快打造数字丝绸之路战略节点城市、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和近洋国际航运中心,全面展现集物流港、商贸港、金融港、总部港、数字港为一体的新时代“千年商港”新景象。
总之,我们将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改革创新、开放图强之路,努力以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展现温州担当。
提问四:“八八战略”实施20年以来,我省涌现了“千万工程”“浦江经验”等一批省域治理的典型经验,在今年主题教育中还提出“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请问温州有哪些深化举措?
刘小涛: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理论财富、实践财富和精神财富。前段时间,我们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千万工程”“浦江经验”等学习实践。接下来,我们将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沿着总书记走过的足迹、擘画的印迹、牵挂的心迹,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进一步擦亮“千万工程”金名片,充分彰显“浦江经验”时代价值。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在学思践悟上走深走实。“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是“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有力例证。我们将结合“千万工程”“浦江经验”的深入学习,打造一批可看可听可学的现场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八八战略”在身边等大宣讲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践成果。我们将挖掘更多具有“温州味”的经验案例,比如总书记基于温州基层干部事迹提出了“两个分量有多重”,进一步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努力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
二是深化“千万工程”,在乡村振兴上探索新路。去年以来,我们循着总书记在温州走过的26个村社足迹进行“回头看”,我们坚持以“千万工程”引领“三基三主”建设,落实山区海岛县“一县一策”“一县一业”,每个县都打造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到2027年建成现代化美丽城镇50个、和美乡村示范村(未来乡村)200个,绘就“百村引领、千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一方面努力促进增收致富,大力培育“六个一”农业全产业链,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努力解决好群众困难,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千方百计做好老百姓就业创业服务,推进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提质扩面,关心关注“一老一幼、一病一残”等最需要帮扶的群体,努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失能人员、孤独症患者、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等群体的困难问题。
三是践行“浦江经验”,在基层治理上提升效能。“浦江经验”推动浙江成为了治理效能最高、群众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我们将积极践行“浦江经验”,深入实施“强基提能”八大工程,深入开展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大接访,推动信访问题溯源治理。完善“帮企云+热线电话+直通车”机制,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架起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一体推进法治温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政府部门带头依法行政、公职人员带头依法办事,增强全社会的法治精神、规则意识,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总之,我们将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持续推动“千万工程”“浦江经验”深化实践,干成一批标志性成果,真正让群众得实惠,更好彰显思想魅力和实践力量。
提问五:现在距离杭州亚运会开幕不足50天。作为亚运协办城市之一,温州的筹备情况如何?将通过亚运盛会展示怎样的温州风采?
张振丰:温州作为杭州亚运会的协办城市,将承办足球和龙舟两项赛事,足球主要是承办小组赛,龙舟预决赛都将在温州举行,届时将产生6块金牌。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杭州亚运会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扛起“国之大者”使命担当,紧扣“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锚定“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围绕以一流标准展示温州赛区最佳风采,全力以赴把亚运盛会办成功办圆满办精彩,确保“精益求精、万无一失,只留经典、不留遗憾”。
一是办好精彩赛事。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紧锣密鼓推进之中,今天上午我们又召开了温州分指挥部工作例会,研究调度筹备重点工作,现在全市3个竞赛场馆、4个足球训练场馆和1个亚运分村已投入试运行,全周期赛时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立。近两个月,我们按照亚运正赛标准,组织了14场全要素、全流程、满负荷的测试赛,对每个流程、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反复打磨,把每场赛事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二是打造出彩城市。我们把亚运筹办作为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契机,大力开展迎亚运三大提升行动,聚力攻坚城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和美乡村“示范引领、全域整洁”,努力打造“眼睛一亮、焕然一新,绿意盎然、繁花似锦”的城市新面貌,让各方来宾在温州感受山水之美、城市之美、文明之美。
三是展示多彩文化。温州有2215年建城史和1700年建郡史,孕育了多元开放、丰富多彩的瓯越文化。我们将文化与亚运有机融合,全景展示瓯越文化独特魅力。我们精心设计了火炬传递路线,全长9.2公里,集中展现温州千年斗城的文化底蕴和通江达海的城市风貌,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就在这条路线上,已经设立了临时陈列馆,大家可以在这里探寻千年商港的“海丝”繁华。同时,我们以承办龙舟赛事为契机,举办系列龙舟文化活动,建成龙舟文化博物馆,进一步打响“看龙舟到温州”城市品牌。
四是赋能添彩发展。我们把亚运筹办与城市发展一体推进,深入开展“迎亚运、享赛事、游温州”专项行动,做深做细“亚运+赛事”“亚运+旅游”等文章,以“温马”“温网”“温足”“温帆”等温字号品牌赛事为重点,精心策划130多场重大体育赛事,推出了十大亚运旅游线路,培育做强赛事经济、文旅经济。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