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对虾养殖风险大吗(对虾养殖)
来源:互联网      2023-08-17 07:01:52

诸多的对于对虾养殖风险大吗,对虾养殖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为大家梳理了下,一起往下看看吧。

1、半精养池塘可在现有海水虾池基础上改建,面积40-50亩,深度1.5米。池塘底部平坦,向排水口倾斜,进出水口应严格分开。距离越大越好。精养池一般10亩左右,池深2.5-3米。


(资料图)

2、最好是圆形或方形,池底向中心倾斜形成锅底,排水口位于池塘中心。工厂化养殖池塘的面积为400-600/池。水池的深度超过1.5米。

3、放养前必须对池塘进行清洗、消毒和暴晒。池塘清出底泥后,均匀撒入生石灰70-80公斤/亩,杀灭池塘中的害虫和病菌;晒3-4天,洗池塘,洗去石灰水;多5-10厘米的水,

4、将池水的PH值调至8.0-8.6,然后喷洒长效水消毒剂、溴氯海因等。在全池中按200-250克/亩的剂量彻底杀灭病原生物和有害生物。

5、水质应新鲜、无污染,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为7.8-8.5,透明度为30-40厘米,池底H2S浓度不超过0.01ppm

6、精养池塘和半精养池塘必须配备配种机。设备数量根据计划产量指标确定,如亩产400公斤。

7、每亩配备1.1 kW电机,频率50 Hz,0.5台,如亩产指标600kg,0.8台。在具体生产中,1.1 kW投饵机可为4亩虾水面提供富氧。

8、在虾苗入池前,培育足够的基础饵料生物是对虾养殖前期提高成活率、增强体质、加速虾苗生长的关键措施。同时,饵料生物在净化水质、吸收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减少虾病、稳定水质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9、培养基础饵料生物的时间是通过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和取水方式来确定的。一般在放苗前10-15天进行培育池。培养方法可以是清池后一周左右,50cm的水,施有机肥和化肥,培养基础饵料生物。尿素3公斤/亩,

10、过磷酸钙0.5公斤/亩,或全塘活菌0.5克-1克/立方米,使池水呈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25-40厘米,ph值8.0左右。施肥量要根据虾池底质灵活控制。

11、应选择健壮活泼、规格统一、体表清洁、肠道饱满、反射灵敏、体表透明、无病变、生命力强的南美白对虾幼体。

12、一般规格为1.0-1.2 cm,体长最好在1.5cm以上。

13、南美白对虾幼苗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2-35。在这个水温范围内,养殖的虾苗生长快,食量大,体质强,抗病能力强。

14、一般虾池15-20000尾/亩,半集约化虾池20-30000尾/亩,集约化虾池30-40000尾/亩。工厂化养殖每平方米200条鱼,每亩放养10万多条鱼。具体放养密度取决于池塘条件、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

15、放流养殖虾苗时,要做好“加水”工作,使苗袋内水温与池内水温基本一致,然后才能打开袋,放养在池的上游侧。

16、一般喂便宜的冰鲜鱼膏和小贝类,也可以喂一些配合饵料。投喂量要视虾的大小、成活率、水质、天气、饲料质量等因素而定。在养殖初期(1-3厘米),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8-10%。

17、中期5-7%(3-10厘米);后期3-4%。一天喂多次,晚上喂的量占60-70%。

18、每天早、中、晚、半夜巡视池塘,观察水色、虾的活动情况、生长情况和饱腹率,以便调整投饵量和是否启动增氧机。

19、利用活性微生态制剂或底物改良剂调节水质,在饲料中添加活性饲料微生物和FRC—能源添加剂,可以有效改善对虾的肠道功能,提高其对饲料的吸收率,抑制病原菌的发生,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促进对虾生长。

20、每隔10-15天可对全池喷洒溴氯海因、二溴海因、二氯海因等海因类消毒剂,用量为0.2 ppm-0.3 ppm。口服方面,饲料中常可添加虾生长促进剂、纯中药制剂、FRc—-活力源添加剂、免疫增强剂等绿色产品。

21、能增强虾的免疫力,清除虾体内的有害物质,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财经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dfc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财经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dfcjw@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