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冷热并不相通,这话真不假!
同样待在26℃的空调间里,有些小伙伴要在桌面上多开一个小风扇,而另一些(包括我)却要穿外套、披毯子。
(资料图)
嗐,二十四小时靠空调续命,体质弱的可不就容易犯空调病。
手脚冰凉、鼻塞、头晕、脾胃虚弱,多吃点就胀气,喝冷饮还容易肠应激……
工作室里奶茶不离手的小姑娘,都开始喝上了养生 姜枣茶 ,说是可以 祛湿散寒 ,在小红书上很火的。
不过这个搭配,对于湿热交蒸的广东来说,显得有点“热气”。
我改良成了 陈皮姜枣茶 ,更适合广东宝宝体质。
减少红枣的比例,加入理气健脾的 陈皮 、祛湿的 炒米 ,后两样都很平和,整体就没那么燥了。
生姜4-5片、红枣2-3颗、陈皮1瓣、炒米10g
你们也可以根据口味和体质自行调节,只需记住姜枣偏热,要适量加些性质温平的食材,如 枸杞 、 乌梅 、 黄芪 、 甘草 等。
所有食材洗净后一起下锅,加水煮 5分钟 就能喝,可以用 养生壶 代劳。
煮好的陈皮姜枣茶,完全打破了“良药苦口”的刻板印象,居然挺适口的。
不加一粒糖 ,全靠红枣的甜压制住姜的辣,混合了陈皮的柑橘香、炒米的焦香,清甜回甘,喝下去暖乎乎的。
考虑到对姜味比较敏感的朋友,我还做了份 赏味门槛更低 的小甜点——
陈皮姜糖
说是糖,其实更像小软糕。
入口QQ弹弹的,甜度刚刚好,姜香浓郁却不呛, 爱姜的人一口沦陷,不爱姜的也能接受。
咀嚼间又沁出丝丝柑橘香气,在闷热潮湿的苦夏里,有 暖胃、开胃 的奇效。
自制很简单, 主食材就2样:陈皮和姜 。
陈皮当然是用 新会陈皮 ,咱们广东有产地优势嘛,香气妙,养生价值也不含糊。
我对姜味的接受度较高,选了风味浓郁的 老姜 。
入门级选手可以换成 小黄姜 ,姜味十足,但辛辣适中;完全吃不了辣的,用 大肉姜 也没问题。
陈皮和姜加水打成糊,再和其他配料一起小火熬煮至浓稠,冷却定型即可。
麦芽糖 质地粘稠,主要帮助粘合定型,甜度比白砂糖低,保湿性好,口感柔韧。
少许 白砂糖 ,让甜味更明亮,如果是冬天做还可以换成红糖。
糯米粉 + 玉米淀粉 ,带来 Q弹拉丝却不粘牙 的美妙,也让软糖看起来更晶莹剔透。
放凉后,撒一些熟糯米粉防粘,再切小块。
密封保存可放1周 ,夏天最好冷藏。
气血不足、手脚冰凉、处在生理期的女孩子 ,强烈建议你们把它作为日常零嘴~
今天是24节气中的夏至,自此暑热愈发猖狂。
既然空调和冷饮注定没法完全舍弃,那就常备一壶姜茶、一份姜糖吧~
- 陈皮姜糖 -
[ 食材 ]
老姜150g 新会陈皮3瓣 麦芽糖250g 白砂糖150g 水130g
糯米粉70g 玉米淀粉30g 熟糯米粉适量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 1小勺=1 tea spoon=5ml
[ 食谱 ]
1.老姜洗净后切厚片,陈皮掰小块,用200g清水浸泡备用,倒入破壁机搅拌细腻
2.倒入不粘锅,加入细砂糖、麦芽糖,中小火炒制浓稠
3.料理碗中加入糯米粉、玉米淀粉、200g清水,搅拌成米浆
倒入不粘锅继续熬煮至粘稠,舀一点放入冷水中,能凝固成团即可
4.倒入垫有油纸的模具中定型,盖上油纸塑形
5.室温冷却后撒上熟糯米粉防粘,切小块即可
吃的时候,我还淋了些桂花蜜。
牙齿开合间,尽是柔软香滑,老姜的辛辣被驯化得无比温柔,陈皮的芳香若隐若现。
咽下后,几分暖热的辣意从喉咙开始游遍全身。
再喝一口陈皮姜米茶,温润的茶液滑入喉头,轻悠的陈皮香充盈鼻腔,整个人都有点熏熏然。
中医有个理念:不治已病治未病。
在人均亚健康时代,这句话更应该受到重视,最好的治疗是让它没机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