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日本《东京新闻》8月23日刊登一篇社论,题为《“处理水”排海谁能“负全责”?》。文章摘编如下:
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不断产生的所谓“处理水”即将被排入大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那些担心水产品声誉受损的渔民强调说:“为了渔业的持续发展,政府将全权负责。”即便排放工作一切顺利,也要持续三十年。谁来担责,如何担责?
事故发生后,福岛第一核电站为了冷却融毁的核燃料,使用了大量冷却水。再加上汇入的地下水和雨水,每天持续产生90吨“污染水”。这些“污染水”经由多核素去除设备净化,去掉了大多数放射性物质,形成所谓的“处理水”。
核电站园区内排列着千余个“处理水”储水罐,政府以妨碍反应堆报废工作为由,于前年作出决定,当“处理水”浓度低于国家标准时便通过海底隧道排放至距离海岸1公里的海域。
即便使用了多核素去除设备,依然会有放射性物质残留,如果连续排放三十年,总量也相当巨大。担忧水产品声誉受损的渔民自然无法放心。
八年前,日本政府和东电承诺“得不到相关人士的理解就不会自行处置”。日本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会长坂本雅信在与政府和东电的面谈中表示,“反对排海的意志没有丝毫变化”,他还表达了强烈担忧。
如今,政府违背承诺启动排海。无论首相如何强调“负责”,也很难让人信服。对于排海,还有太多需要解释和研究的东西。
日本最大的水产品出口目的地中国早在上个月就开始加强海关检验,7月的进口量同比下降三成以上。操之过急的排海决定将会贻害无穷。(编译/刘林)
8月22日,韩国民众在首尔集会抗议日本将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