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保险 > 正文
SpaceX实现盈利:一条漫长的“弑神”之路
来源:虎嗅网      2023-08-27 15:46:46

SpaceX赚钱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媒体报道,SpaceX内部人士透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SpaceX的营业收入为15亿美元,总利润达到5500万美元,终于实现了小幅度的盈利。

由于没有上市,公众无法从官方途径得知其财务状况,但是媒体总归有途径打探到风向。这一数据得到了大幅度的传播引用,SpaceX也并没有跳出来反驳。

营收的快速增长是SpaceX扭亏为盈的关键。据披露,2022年SpaceX营收翻倍至46亿美元,带动亏损大幅度收窄,从2021年的9.68亿美元下降至5.59亿美元,为今年一季度扭亏奠定了基础。

SpaceX正在大力投资“星舰”、星链等项目,斥巨资克服艰难的技术挑战,导致该公司去年的总支出达到了52亿美元,较2021年的33亿美元大幅增长58%,但公司的估值倒是维持在高位,在最近的一轮员工股票出售中,该公司的估值约为1500亿美元。

可以相比较的是老牌军火、航天供应商洛克希德公司市值1137亿美元、波音公司市值1371亿美元。

在SpaceX入局前,洛克希德、波音是美国航天最重要的供应商,其各持有50%股权组成的联合发射联盟(UnitedLaunchAlliance,简称ULA),成立于2006年,事实性垄断了美国的政府、军用载荷航天发射,一次发射报价1.5亿美元起步,被业界和网友戏称为“黑店”。

然而就在SpaceX小幅盈利时,联合发射联盟却被摆在货架上即将出售,投资公司摩根士丹利和咨询公司贝恩管理该项交易,正在寻找买家。

SpaceX已经不仅仅是马斯克商业帝国的一块“广告招牌”,也不仅仅是充满理想主义的营销,它完全改变了美国的航天发射市场,并抢走了欧空局、俄空局的商业发射订单。

某种程度上,SpaceX是“弑神者”。

新神崛起

一位中国商业航天从业者告诉《最话》,“SpaceX很强悍一点的是成本控制能力。在它之前,航天业界没想过能以这种模式制造和发射火箭。”

他举了个例子,此前火箭总装环节采用的是高等级净化车间,对空气环境品质、空气中的微粒数、温湿度、震动、噪声等有严格的要求,当时业界普遍认为只有这种环境下,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但SpaceX的火箭制造车间却非常简陋,从公开视频来看,猎鹰火箭总装车间并非净化车间,里面各种设备、工具、用料杂乱摆放。星舰舰体的生产和拼装甚至基本上室外进行,也就搭个棚子。

马斯克将生产火箭的基础设施压到业界此前难以想象的简陋。

这种极致的成本控制跟SpaceX的任务定位有一定关系,净化车间的目的在于维护高附加值载荷的状态。航天战略研究专家张京男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净化车间的效果最主要的是维护通讯卫星,已经研制的星舰目的在于完成外太空来回、多次重复使用。它可能未来真的是要发射高附加值负载的星舰,可能还会用净化车间去进行拼装。”

除了“工棚”一样的车间,一位资深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马斯克是用造工业品的思维来做航天,“SpaceX 能把制造成本降下来,是采取了流水线生产、货架元器件、快速检测等多方面改进。从根源上来说,是设计、制造理念的改变,采用成熟技术、简化工艺、提升容错率。”

批量制造工业品的做法,能大幅降低箭体的成本,此外,和特斯拉一样,SpaceX 专注于垂直一体化,从模仿起步到自行设计制造关键元件,大大降低了成本。而联合发射联盟是传统的“设计-采购-总装”模式,成本上远不能和自产率更高的SpaceX比。

但这还并不是SpaceX的必杀技。上述分析人士认为,“采用民用的成熟技术,大幅降低成本,是可行的。但同时,我们要注意到,火箭本身的生产成本只是一部分,关键是可回收技术的成功应用。

过去一年,SpaceX大幅调整了定价,猎鹰9号以及猎鹰重型火箭的发射起价将分别由6200万美元和9000万美元上调至6700万美元和9700万美元,上调幅度约8%;小型卫星“拼车发射”的价格也上调10%,200公斤以下有效载荷的发射起价由原来100万美元上调至110万美元,每增加一公斤收取的费用由原来的5000美元上调至5500美元。

彼时,马斯克给出的理由是:“我们在原材料和物流方面都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

这一价格到底贵不贵呢?我们可以用联合发射联盟的报价做个比较。

联合发射联盟的两款主力火箭,“宇宙神5”政府发射报价在1.5亿~2亿美元之间,重型德尔塔4单发报价更是高达3.8亿~4.2亿美元之间。

即使猎鹰火箭发射报价上涨了,也是比“宇宙神5”、重型德尔塔4的发射报价便宜一大截,所以政府的发射订单也正加速流向SpaceX。

此外,由于俄乌冲突还在持续,能够负担得起太空发射需求的商业买家在近两年忌惮于欧美封杀,因而不能选择此前可以和SpaceX价格竞争的俄罗斯“联盟号”火箭作为替代选项,这让马斯克进一步坐稳了商业火箭领域的头把交椅。

SpaceX正加速扩张,根据文件披露,2022年SpaceX的总支出约为52亿美元,此前一年为33亿美元。2022年,SpaceX在员工工资、材料和航天器折旧等一系列成本上花费了31亿美元,高于2021年的16亿美元。2022年研发费用为13亿美元,同比增长11%。此外,火箭建造发射需要开阔的场地,过去2年SpaceX在购买地产和设备上的开销达到54亿美元。

但SpaceX也在快速挣钱。7月,消息人士称,SpaceX告诉部分投资者预计2023年该公司将实现约80亿美元的营收,是2022年收入的两倍。公司还向投资者保证,以不包括制造火箭和卫星相关费用的标准计算,预计今年将获得约30亿美元的营业利润。

旧神陨落

联合发射联盟目前在美国政府发射订单市场上仍压着SpaceX。毕竟,联合发射联盟本身就是美国政府主导下的产物。

虽然美国在航天领域一直占据着技术优势,但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德尔塔 II火箭火箭相继出现重大事故,欧空局、俄空局趁机在世界商业发射市场异军突起。

出于安全考虑,美国政府不可能把重要的卫星发射任务交给欧空局、俄空局代劳,并且为了维护美国在航天发射领域的领导地位,于是在1994年发起了“改进型一次性运载火箭”计划,扶植两款能满足军方发射需求,并且在商业上具备竞争力的新型运载火箭,两型火箭互为备份,这就是“宇宙神5”、德尔塔4的由来。

为了研发这两款火箭,洛克希德和波音投入了巨额资金,这笔投资单靠当时美国政府承诺的年均20次发射任务,不一定能收回成本,需要开拓商业发射市场。

如果说现在星链是低轨道卫星星座的明星,那么当时铱星、全球星等第一代低轨星座就是它的原型。铱星系统原计划发射66颗卫星,分别由中国长征、美国德尔塔、俄罗斯质子号火箭承揽发射。

但好景不长,由于费用高昂、体验差、用户稀少,2002年,铱星、全球星项目陆续破产,第一次低轨互联网星座泡沫破灭,商业大单没了。祸不单行的是,美国政府的订单也数度拖延,部分发射任务甚至延期10多年。

为了巨额投入不被打水漂,洛克希德和波音以威胁退出市场为筹码要求美国政府“统购统销”。最终2006年,在默许之下,洛克希德和波音把航天发射部门剥离重组为联合发射联盟。

虽然并没有明确的“行政特许经营”,但事实上,在长达10多年时间里,联合发射联盟在美国政府航天发射市场是“神一样的存在”,几乎垄断了美国政府和军方的发射订单,这一方面算是对其历史投资的“补偿”,另一方面也是两者之间谁都离不开谁的利益同盟。

但长期的事实性垄断,导致联合发射联盟不思进取,一直满足于“改进型一次性运载火箭”,成本降不下来,技术提不上去,其发射报价相对于同期俄、欧纯商业发射报价可谓是“天价”,但美国政府还不得不接受,并且每年还要支付其10亿美元的“发射能力维持补贴”。

美国政府和军方简直是跪着送钱给联合发射联盟,更是使得它压根就不想着开拓商业航天市场。

直至SpaceX的出现。事实上,在SpaceX崛起的过程中,马斯克的眼光和毅力固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奥巴马政府时期NASA的有意扶持更为关键。NASA有意打破联合发射联盟的垄断,不仅通过签订大合同“变相”给予资金支援,猎鹰9号的技术更是手把手在辅导。

虽然SpaceX起步更晚,但经过多年投入自研出默林火箭发动机,而“宇宙神5”长期使用俄制RD-180火箭发动机。猎鹰9在2015年左右实现了可回收技术的成功,“宇宙神5”、“德尔塔4”还未掌握可回收技术。并且SpaceX正逐步掌握超多台发动机并联技术,猎鹰9号搭载9台发动机,近地轨道运力23吨左右,到了重型猎鹰采用3箭体并联,共27台发动机,近地轨道运力55吨左右。星舰更是尝试并联33台猛禽发动机。

虽然联合发射联盟拉来蓝色起源的BE-4液氧甲烷发动机代替俄制RD-180发动机,研发了新火箭“火神”,但在2020年8月的“国家安全发射”(NSSL)项目第二阶段招标结果中,联合发射联盟还是失去了垄断地位。这份总额高达50亿美元的大订单,分别由联合发射联盟和SpaceX瓜分,两家公司分别占60%、40%。

联合发射联盟还是占了大头,但不再能“吃独食”,并且虽然拿到了订单,但原定2021年首飞的“火神”火箭在研发过程中事故频发,服役进度一拖再拖。

这尊曾经独占美国政府和军方发射订单的“旧神”就此颇有无力回天之势,被精于利益的洛克希德、波音放弃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着曾经的垄断者联合发射联盟陨落,挑战者SpaceX晋升为新的垄断者。媒体引用美国太空军官员的发言称:“竞争对手目前无法推出任何产品,SpaceX成为了事实上的垄断者。”

潜台词是:如果说当年希望用SpaceX制衡联合发射联盟,那么现在需要新的力量来制衡SpaceX了,以免这个“屠龙少年”变成新的“恶龙”。

但马斯克对此似乎不以为然,他在个人账号表示:“国家和公司制定的目标太低了,缺乏野心是他们的不足之处。SpaceX的使命是让生命实现多行星化。”

神话的诞生

马斯克的野心确实很大。

50亿美元的政府订单虽然不小,但仍不足以支撑马斯克的殖民火星的梦想。

毕竟随着SpaceX的重点转向星舰飞船,NASA所能够给予的支持大幅度减少,NASA自身的预算也被削减。而虽然星舰飞船依然采用露天制造、廉价不锈钢箭体、“草台”发射台等诸多SpaceX常用的低成本方式,但整个星舰计划的开支还是难以估量。

马斯克曾公开表示,SpaceX今年将斥资约20亿美元来推动星舰开发工作,并且不需要筹集资金来支持。但3月,SpaceX宣布获得来自沙特阿拉伯投资基金和阿布扎比投资公司的10亿美元融资。当然,对SpaceX来说这是一笔“意外之财”,中东基金的目标原本是特斯拉,只是和马斯克谈崩了才转向SpaceX。

比起融资,更重要的是赚钱。

长期以来,欧洲航天局都在争取和NASA“划清界限”,以保护卫星和伽利略系统的独立性。然而,俄乌冲突和阿丽亚娜6号的难产使欧盟目前没有任何可以称得上一流的重型运载火箭。

据报道,欧洲航天局计划将把四次发射任务外包给SpaceX,希望用猎鹰9号火箭发射伽利略卫星。此前,该系统只能根据安全规则从欧洲领土启动。目前,方案计划正在谈判中,欧盟还要求SpaceX签署一项安全协议。

靠给美国政府、军方、欧空局发射卫星,虽然也能年入数十亿美元,但马斯克并不满足。

当年铱星系统曾梦想在太空与地面间建立通讯网络,但因种种原因最后落得个破产下场,而“成本控制大师”马斯克决心实现这个梦想。

得益于猎鹰的可重复使用,2022年,SpaceX共进行了61次火箭发射任务,共发射了1722颗星链卫星,发射成功率和火箭回收成功率均为100%。马斯克信心满满地宣称,2023年SpaceX的目标是发射100次。

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2023年4-6月,全球发射次数总数为44次,SpaceX完成22次,正好占了一半;本季度全球发射卫星总数为797颗,SpaceX以648颗的绝对优势排名榜首。

今年8月,SpaceX连续发射了三批星链卫星,加紧占领太空航线和频段。截至5月,星链服务在全球用户数突破150万客户,预计在年底有望增长到200万。以此推算,业务营收将达30亿美元。《华尔街日报》更是乐观地认为,到2025年,SpaceX的服务用户将超4000万,年收入高达300亿美元。

当年铱星系统没能实现的商业成就,星链系统正在实现,它带来的收入能逐渐支撑起马斯克的星舰计划。

4月星舰飞船第一次发射以失败告终,首飞失败后,SpaceX对火箭和地面设施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测试工作,技术状态变化累计超过千项。重点改进包括钢板洪水冷却系统、热级间分离系统、飞行终止系统,并已进行了相关测试。马斯克称,他对下一次发射成功更有信心,他认为成功进入轨道的可能性可以达到60%。

目前,SpaceX正在等待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升空许可,有望在年内开展第二次试飞。

猎鹰火箭运输成本已降低到1400美元/公斤。按照设想,有效载荷高达150吨的“星舰”将使这一数字进一步大幅下降。

前述资深市场分析人士介绍说,“在商业上,星舰具有可行性。星舰近地轨道运力150吨左右,比历史上最大的土星五号运力(大约120吨)还要大。而且,它要实现可回收,发射成本大幅降低,无论是运物资到太空、太空旅行、还是登月,甚至登陆火星等,都具有商业可能性。”

这可能是个千亿级的市场,也可能是不仅仅能用钱来衡量的巨变。

SpaceX虽然不是第一个嚷嚷“太空梦”的私人企业,但确实是它带动了全球航天产业真正走向了私营商业化,其实现季度盈利所带来的积极信号,对全球商业航天都起到了刺激作用。

一场由SpaceX挑起的太空竞赛可能才刚刚拉开大幕。

前述中国商业航天从业者告诉《最话》,“我们距离它(SpaceX)还很遥远,只有努力追赶,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财经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dfc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财经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dfcjw@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