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会昌 (山东)
近两日气温飙升,疑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二闹天宫,把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一脚蹬倒,掉到玫城一块烧红的炉砖。 室内的风扇狂吹着热浪,空调无奈的喷喘着热气,人们无处躲藏,学生们不得不放假避暑。此时的我,真想牛饮一顿“井拔凉水”来消消暑,岂不是痛快淋漓!
【资料图】
“井拔凉水”一词是山东农村里的一句土语,是从水井里新打上来的井水。水井越深,水就越凉,三伏天里喝一口井拔凉水,冷气立刻从五脏六腑一直渗到骨子里,再传到皮肤上,凉甜解渴又消暑,真是美美哒。
水井和地窖一样,冬暖夏凉。古时帝皇、高官、富人家有地窖可藏冰,夏天搬到房间用于降温,或冰冷饮、果子。那时,没有电冰箱、冰柜和冷库,因此,水井就成了一个天然的冰箱,其制冷作用就是用夏天的冷井水“拔”。人们常说的“拔凉拔凉的”,就是这个意思,让人一听就有股冷森森的感觉。
老一辈的人常说, “井拔凉水”解暑热,败心火,降暑气。看似极其寻常的井拔凉水,却渗透着农村人特有的那种淳朴和豪爽,消避着三伏天里万物难捱的燥热。
过去,视村庄的大小,每个村庄里都有两三口水井,供周围的住家吃水,村庄越大,水井的个数就越多。若水井少了,就很容易引起住家排队挑水的现象发生。
水井有深有浅,靠近洼地的,有几米深,仅用水担杖的一头挂上水桶顺到井里,就可以打上水来。高坡上的就深,有的可达二十几米,用绳子结绳子,一头系上防脱的钩子的办法,把人累够呛,才能打上来一桶水来。
天值正午,顶着烈日从田间劳作归来的人们,大汗淋漓,口干舌燥,进村庄不往家里赶,而是向村中的老井奔去。到了井台前,也不管是谁家刚打上来的井水,便把头伸进水桶里大口地“咕咚咕咚”牛饮起来,止渴又解乏,喝足后站起身朝打水的人点点头嘿嘿一笑,算作酬谢,然后拍打着肚皮哼着小曲儿回自己家去了。
日落西山,下地回来的人们,半路上正遇到挑水回家的人,如同落水之人,突然遇见了救星,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忙上前拦住:“让我喝一口再走!”
挑水者便会弯腰放下水桶,满口应允:“喝吧喝吧,可别呛着……”不等挑水者说完,喝水之人已蹲下身子双手捧着水桶可着劲儿地往肚子“咕咚”,挑水者立在原地嘿嘿地笑着,连摘了水桶的水担杖都没从肩膀上挪开,任其敞开肚皮喝个痛快,“厉害呀!你比俺家那头老牛还能喝!”
那个时候的农村人喝井拔凉水,可不像饮茶品茗,除了大姑娘小媳妇之外,很少有小口慢饮的,男爷们基本上就是蹲下身子,直接按着水桶边缘,插头就喝,或者是用水瓢舀出来,高仰着头,把水咕咕咚咚灌到肚子里,往往是一半进了口,一半流到了脖子里洒到了胸脯上,颇有古代侠客大碗喝酒的粗犷和豪迈。庄稼人的豪爽与耿直,在看似寻常喝井拔凉水的小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井拔凉水是庄稼人的琼浆玉液,滋养着他们健壮的身躯,慰藉着他们纯朴的心田。
那时的夏天,乡亲们在田地里干活,有年轻人专门负责给送水。他们从井里打上井拔凉水,马上挑着水桶一路小跑往人们干活的地里送,一刻也不耽误,怕地面上温度高,时间久了刚打上来的井拔凉水就温和了,不解渴不说,也没有井拔凉水那甜甜的味道,必须争分夺秒地喝到嘴才是那个滋味。
乡亲们在火辣辣太阳下晒的快冒油了,口干舌燥,嘴唇要裂开口子了,一个个翘脚期盼着送水的人赶快到来。不等送水者把水桶撂下,大家蜂拥而上,不管三七二十一,抢抱着个水桶,先喝个够为快,那场面真是可笑、可亲又可爱。
那时的夏日乡间,没有喝热水的习惯,井拔凉水或者是凉白开是农家待客的饮料。麦后,家里来了客,老人总是吩咐:“赶紧去井上打挑子井拔凉水,回来泡上西瓜。”待水打回来后,给客倒上一碗,喝下后,一路的辛苦和燥热顿消,过上半个小时,打开西瓜,甘甜冰爽,那叫一个“滋”儿。
那个时候,工作干部到农户家开展工作时,热情的主人会把小方桌搬到院子里的树荫底下,再拉过来几条长条凳,在每位干部面前摆上一碗井拔凉水,大家一边喝一边说工作,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如此,一碗稀松平常的井拔凉水喝出了庄户人家的淳朴热情,也喝出了鱼水情深的干群关系。
井拔凉水不用电,绿色又环保。旧时的土法,看似落伍,实则超前,又回归了大自然。它养育了祖辈人,还健康了他们的体魄。
如今,农村也实现了自来水化,井拔凉水只能留存在记忆中,在梦中牛饮。温故而知新,这也是一种幸福,写完此文,回忆中的井拔凉水让我浑身凉爽,我又疑是孙大圣将功补过,借来芭蕉扇在玫城上空尽力一挥,那蒸热之气平息;又搧一扇,习习潇潇,清风微动;第三扇,满天云漠漠,细雨落霏霏。”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介绍:孙会昌,男,济南市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齐鲁书画家协会理事(左笔),平阴县文化之星,十佳泉城学习之星,山东省百姓学习之星等。
¤¤¤¤¤¤¤¤¤¤¤¤¤¤¤¤¤¤¤¤¤¤¤¤¤
【编辑制作:滑溜,本名刘健。憨派文学创始人,著有憨派文学奠基之作《滑溜》一书。《中国憨派文学》主编。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
壹点号《中国憨派文学》
壹点号《中国憨派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