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陕西省府谷县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陕西高院“1281”工作思路和榆林中院“1365”执行权运行新模式,积极探索“执源治理”新路径,创新构建“执前督促+和解”新机制,有力激活解纷“源动力”,在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及时兑现的前提下,跑出执行“加速度”,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前端发力 按下执前调解“前置键”
“感谢法院,你们这个执前调解太棒了,不仅快速高效地解决了这起已历时一年多的案子,还帮我们省了一笔执行费,真是太好了!”近日,在成功调解该起金额高达1300万元的保证合同纠纷案后,申请执行人向府谷法院执前和解工作室工作人员连连表示感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年初,府谷县人民法院结合辖区实际,深入分析梳理执行案件类型及复杂案情,经府谷法院党组专题研究,探索建立了“执前督促+和解”新机制。即引入执行立案前调解机制,建立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从源头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和即时履行,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
与此同时,府谷法院设立执前督促窗口,成立执前和解工作室,引导符合条件的民事、刑事执行案件登记立案前由执行和解工作室介入,对于进入执前督促履行及和解履行的案件,采取“一个工作室、一名员额法官、一名执行员、一名书记员和一名律师”的“五个一”团队模式,综合运用风险提示、通过释法析理、厘清权利义务、告诫法律后果等方式,全力推进案件源头化解、多元化解和实质化解,切实为执行“减负”。
“谢谢你们,所有人的钱都到账了。我们的生活需要得到了解决,你们可以结案了。”6月25日,府谷县人民法院执前和解工作室一次性执行完毕了朱某某等申请执行人的19起涉劳动争议案件,执行标的额共计17万余元,既减轻了农民工诉累,又有效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真正实现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个小案。
据统计,自“执前督促+和解”机制运行以来,府谷县人民法院已成功督促和解案件64件,其中经督促自动履行完毕34件,达成和解21件,撤回申请9件,兑现金额达3900多万元,从源头上减少了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案件数量,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的转变。
健全机制 激活提质增效“源动力”
“开展执源治理,不仅是把案子办结,更重要的是把事情办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府谷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白海涛介绍,传统的执行案件需要通过审查、立案、登记、分流、查控、送达等多个步骤才能到执行法官手中,而这一过程不仅耗时长,能否履行完毕也无法保障。但在“执前督促+和解”机制中,其管理架构、操作流程、适用范围及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等问题清晰明确,能让当事人以更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实现其权益,也实现了“让当事人一件事一次性实质解决”的目标。
前不久,在一起小额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欠付申请人工资9000元,为了让申请执行人更快领到工资款,府谷法院通过执行前督促程序,与被执行人取得联系后耐心劝说,督促其主动履行,并告知不履行将面临的法律后果。最终,被执行人认识到强制执行的严重性后,当天主动将全部款项履行完毕。
“通过对被执行人的正向激励,促进被执行人思想从‘要我履行’到‘我要履行’转变,真正压缩执行周期,也更加贴近当事人的心理感受,增强了当事人的认同感,真正做到快履行、少强制、低成本、省时间。”白海涛补充道。
执源治理,是提升司法服务水平、从源头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法院“新答卷”。接下来,府谷县人民法院将持续推进“执前督促+和解”创新改革,建立健全执行通知前置机制,将执行通知书内容提前嵌入民事生效法律文书主文,提醒督促债务人及时履行;加强与政府部门协作,建立“执行+网格”工作机制,将网格员等社会力量纳入到案件的执前调解和督促履行工作,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在进入执行程序前提前介入拟恢复的终结、终本案件,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或达成履行和解协议,减少衍生诉讼案件的发生;在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增加“执行管家”模块,创设“执前督促”小程序,通过网上“执前督促窗口”更便捷、更高效完成工作,全方位筑牢矛盾纠纷源头预防防线,努力实现“减少诉累、提高效率、法官减负、群众受益”的目标。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