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票 > 正文
从郑和下西洋到“一带一路” 上海举办“侨界会客厅”活动话“丝路传承”
来源:新民晚报      2023-08-26 05:37:45

新民晚报讯 (记者 江跃中)“郑和下西洋来到东南亚等地区,在当地形成了郑和历史文化遗产,并与海上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广受各界关注。”8月24日下午在中国航海博物馆举办的上海“侨界会客厅”活动中,新加坡国际郑和学会会长张露表示,中华文明在郑和的身上体现为“我来了,交朋友了,我回家了”“我又来了,交朋友了”。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聚焦“丝路传承话今昔”,上海市侨联邀请侨界人士共话“一带一路”,旨在推动海内外侨界传承丝路文化,弘扬丝路精神,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说:上海市侨联在中国航海博物馆举办的上海“侨界会客厅”活动。钱人源 摄(下同)

10年来,“一带一路”从理念化为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这当中,旅居海外的广大侨胞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他们发挥融通中外的优势,成为“走出去”的牵线者和“引进来”的架桥人。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图说:参观中国航海博物馆

“那个时候,中国的航海技术可以说是在世界领先位置。”上海海事大学国际航运系主任、二级教授王学锋举例,庞大的郑和船队使用指南针,准确定位方向;船只使用龙骨结构,增强船体稳定性;船队每经过新海域,会绘制新海图,“更重要的是探险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向海而兴精神,向世界展示开放的中华文明。”

他表示,充分了解了航运史,有助于赋能上海打造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依托港口优势资源,上海成为了国际航运枢纽,通达全球,并和其他的航运中心、航运枢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如今,上海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配套基础设施等“硬环境”不断完善,航运金融、航运法律等“软环境”日益成熟,未来可期。

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郑和下西洋,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表示,“郑和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我们现在讲‘海上丝绸之路’,基本走向就是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走向,所以也叫‘郑和线’。郑和下西洋有多重意义,从文化层面来看,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也留下了介绍沿岸国家、地区情况的地理著作以及航海图。”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并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黄仁伟认为,东南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板块,中国正与东南亚加强合作交流。例如,雅万高铁将于今年正式开通运行。这是一条连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和万隆的高速铁路,是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缩影。在黄仁伟看来,“‘一带一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是促进共同繁荣。”

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侨商面临怎样的机遇?数据显示,全世界6000多万华侨华人中,有4000多万人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张露呼吁,广大侨商特别是新生代侨商应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在地优势。黄仁伟建议,海外侨商可以更多关注“小而美”的项目,包括在沿线办学校、建医院、搞旅游,造跨境电商海外仓等。这些项目投资少、收益快,众多“小而美”聚集起来,一定可以让“一带一路”宏大叙事更加精彩。王学锋指出,侨商等群体应该传承丝路文化,积极、广泛地参与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物流航运、文化交流、可持续发展等。

上海市侨联海外委员、上海达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何烈辉多年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参与非洲发展。他表示,海外华侨华人应增强自信,保持信心,以更多实际行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助力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回顾郑和下西洋等中外交流历史以及所沉淀的郑和文化、丝路文化,给予我们宝贵启示。通过本次活动也展示了侨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成果。”上海市侨联主席齐全胜表示,广大华侨华人具有了解海外、融通中外的优势,在其中大有可为。市侨联将主动作为、跨前服务,助力侨胞当好“走出去”的牵线者、“引进来”的架桥人。

财经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dfc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财经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dfcjw@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