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思是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
(相关资料图)
2、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洛神赋》。
3、原文: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4、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5、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6、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7、译文: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
8、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
9、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
10、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
11、曹植在诗歌和辞赋创作方面有杰出成就,其赋继承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为辞赋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12、《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
13、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14、扩展资料:1,创作背景创作背景曹植此赋据序所言,系其于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入朝京师洛阳后,在回封地鄄城途中经过洛水时,“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而作。
15、当时,曹丕刚即帝位不久,即杀了曹植的密友丁仪、丁廙二人。
16、曹植本人在就国后也为监国谒者奏以“醉酒悖慢,劫胁使者”,被贬安乡侯,后改封鄄城侯,再立为鄄城王(俱见《三国志·陈思王传》)。
17、这些对决心做一番伟业的曹植来说,无疑是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其心情之抑郁与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18、2,作者简介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19、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20、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21、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22、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23、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24、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25、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曹丕继王位,曹植时年29岁,作《上庆文帝受禅表》、《魏德论》。
26、同年,曹丕称帝。
27、曹植、苏则听说曹丕废汉自立,都穿上丧服为汉朝悲哀哭泣。
28、曹丕愤怒说道:“我顺应天命当了皇帝,却听说有人哭,为什么呢?”此后,严加防范。
29、后来,曹丕碍于母后卞氏的压力,只好将曹植数次徙封。
30、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
31、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32、黄初二年(221年),30岁的曹植被徙封安乡侯(今河北晋州侯城),邑八百户;当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今山东鄄城县),是年作《野田黄雀行》,这次改封成为曹植一生重要的转折点。
33、黄初三年(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
34、在《洛神赋》中,诗人描摹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神形象,把她作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倾心仰慕和热爱;又虚构了向洛神求爱的故事,象征了自己对美好理想梦寐不辍的热烈追求;最后通过恋爱失败的描写,以此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归于破灭。
35、太和三年(229年),38岁的曹植徙封东阿,其间潜心著作,研究儒典。
36、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陈王,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
37、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3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植。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