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新能源价格战,电池正极为什么率先“破防”?|当前热点
来源:读懂财经      2023-05-09 15:15:48

近日,一份财报引爆了锂电产业链。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龙头德方纳米一季度业绩暴雷,营业总收入达49.45亿元,同比增长了46.56%,依然保持着不错的增速。但是,德方纳米一季度毛利率仅为0.01%,而在2022年一季度其毛利率高达34.78%。受毛利率大幅下滑影响,德方纳米一季度大幅亏损,亏损额高达7.17亿元。作为对比,德方纳米2022年一季度净利润为7.62亿元。


(资料图)

事实上,不止德方纳米,今年一季度,受汽车价格战带来的碳酸锂价格暴跌影响,整个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普遍迎来了毛利率大幅下滑的局面。

而对比其他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一季报,我们可以发现,今年以来电动汽车行业引爆“价格战”,电池正极材料企业竟然率先“破防”。

作为资源企业和电池厂商之间的“中间商”,电池正极企业一度受到市场热捧,如德方纳米市值一度超过700亿人民币。但是随着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放缓,电池正极行业产能逐渐过剩,电池正极企业们也进入了新的洗牌期。

本文对动力电池正极行业有以下几个观点:

1,电动汽车价格战引发碳酸锂价格跳水后,电池正极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磷酸铁锂正极企业中,德方纳米毛利率归零,出现巨额亏损,湖南裕能和龙蟠科技毛利率也回归个位数;三元正极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小,尤其是在镍、钴、锂等资源端以及电池回收业务上有布局的华友钴业和格林美盈利能力下滑更小。

2,电池正极企业的大幅亏损,核心原因是缺乏议价能力。在碳酸锂价格暴跌之时,大量正极企业库存有大量的高价锂存货,同时部分企业甚至与上游锂企执行长协价格,需要以高价买已经大幅跌价的碳酸锂,造成成本和出货价倒挂。同时,下游动力电池企业议价能力强,以当期价格叠加价格折扣购买产品,电池正极企业遭遇两头挤压。

3,本质上讲,电池正极行业没有护城河。一方面缺乏资源端定价权,另一方面缺乏下游议价能力。近年来,由于磷酸铁锂市场爆发,大量企业加速布局这一赛道,造成磷酸铁锂产能严重过剩。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碳酸锂价格暴跌是电池正极行业的转折点,产能过剩将倒逼行业迎来新一轮洗牌。

/ 01 / 业绩惨烈的电池正极材料企业

电动汽车价格战后,目前来看,最惨的企业并不是车企和电池厂商,而是动力电池材料企业。

碳酸锂价格暴跌,直接影响了锂企的盈利能力,但影响尚未在一季报展现,天齐锂业一季度毛利率甚至创出了历史新高。即便后续影响展现,锂企无非从以往的暴利回归到正常盈利水平,整体影响不算大。

真正惨烈的是电池正极材料企业,这一点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龙头德方纳米的一季报中可以清晰地看到。

在2023年第一季度,德方纳米营业总收入达49.45亿元,同比增长了46.56%,业务规模依然保持着不错的增速。但与此同时,德方纳米一季度毛利率仅为0.01%,而在2022年一季度其毛利率高达34.78%。受毛利率大幅下滑影响,德方纳米一季度大幅亏损,亏损额高达7.17亿元。作为对比,德方纳米2022年一季度净利润为7.62亿元。

除德方纳米之外,湖南裕能、龙蟠科技等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龙头在一季度也出现了毛利率下滑。

2023年一季度,湖南裕能营业总收入达到131.76亿元,同比增长了115.81%。但毛利率从2022年一季度的24.28%下滑至5.27%,净利率由16.45%下滑至一季度的2.13%。

至于龙蟠科技,近年来其原有车用环保精细化学品业务相对稳定,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已经成为主导业务。一季度,龙蟠科技毛利率由2022年同期的26.73%下降至7.16%,同时出现大幅亏损,净亏损达到2.23亿元,而2022年龙蟠科技同期净利润为2.13亿元。

事实上,不止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三元正极材料企业也面临着盈利能力下滑的问题,但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容百科技一季度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3.59%下滑至8.72%,但录得了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的不错业绩。长远锂科一季度毛利率由15.60%下滑至3.59%,营收和净利润均大幅下滑,处于亏损边缘。振华新材毛利率由19.05%下滑至9.96%,净利润大幅下滑近80%。

同时布局镍、钴、锂等资源的华友钴业,受到的影响较小,一季度毛利率由18.47%下滑至16.22%;布局电池回收的格林美,一季度毛利率为12.87%,下滑了3.48个百分点。

对比车企、电池企业乃至更上游的资源企业,电池正极材料企业的一季报业绩显然是最惨的,而这实际上正反映出了电池正极材料企业们在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

/ 02 / 两头挤压的苦生意

电池正极材料企业当前的惨烈局面,主要是因为其缺乏议价能力。

对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来说,其上游核心供应商是锂企,下游客户则是电池厂商;而对于没有资源的三元正极材料企业来说,其上游供应商上矿企或电池回收企业,下游客户同样是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巨头。

厘清这个关系,我们才能进一步分析电池正极材料面临的危局。实际上,这一轮正极材料企业的业绩波动,直接导火索是车企价格战带来的碳酸锂价格崩盘。

根据Choice数据,2023年初碳酸锂吨价为53.50万元,到3月31日,碳酸锂吨价已经下降至24.50万元,降幅高达54.21%。仅3月一个月,碳酸锂吨价就降低了15万元。

正常情况下,产业链上游降价传导至下游,对下游企业盈利能力影响并不大。但是,电池正极材料由于前期大量囤货和议价能力弱,基本上以一己之力完全承担了短期降价影响。

近年来,受益于电动汽车市场的繁荣,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2020年开始一路上涨,2022年基本维持在每吨50-60万元的高位。这种情况下,电池正极材料企业习惯性囤货,保有大量高价碳酸锂,但3月锂价暴跌,直接导致电池正极企业资产贬值,只能加速出清存货,带来毛利率下滑。

更为重要的是,电池正极材料企业作为锂企和电池厂商的“中间商”,却面临着双重挤压。一方面,锂企一直以来在产业链中有着主导性优势,往往与正极材料企业执行长协价格,短期碳酸锂价格暴跌并没有传导至正极材料企业上,反而正极企业需要以远高于现价的价格吃下大量碳酸锂现货,从采购就面临着亏本压力。

另一方面,需求放缓下,电池厂商库存同样高企,加之碳酸锂大幅降价,下游客户观望情绪严重。同时,下游电池企业“两超多强”格局,议价能力极强。3月有需求的电池客户采购正极,往往在当月锂价基础上还要打折扣以体现碳酸锂价格的暴跌,正极企业售价和成本价完全无法匹配,蒙受严重损失。

也正因此,受锂价变化影响更大的磷酸铁锂正极企业业绩更惨烈,三元正极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小,拥有矿产资源或电池回收业务的华友钴业和格林美受影响更小。

/ 03 / 电池正极行业迎来新一轮洗牌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汽车行业价格战后,电池正极行业有可能迎来新一轮洗牌。

本质上讲,电池正极企业并没有护城河。根据三元电池正极企业长远锂科招股书,长远锂科成熟产品主要遵循“材料成本+加工利润”的成本加成定价原则,除去原材料价格波动外,长远锂科主要赚的是加工利润。

对于长远锂科这种没有自身镍、钴、锰、锂资源的三元正极企业来说,宁德时代即是第一大供应商也是第一大客户。其向宁德时代旗下邦普循环采购硫酸镍、硫酸钴和碳酸锂等原材料,同时向宁德时代销售三元正极产品。这种情况下,其面向下游的议价能力可想而知。

同样的情况基本也适用于振华新材、容百科技等没有矿产资源布局的三元电极龙头身上。随着磷酸铁锂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这些三元正极企业也将面临生存的残酷竞争。

至于磷酸铁锂正极企业,更是面临着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和产能过剩。从2023开始,大量磷酸铁锂正极企业甚至通过砍加工费来保证一季度的出货量,足以见得这一市场竞争的残酷。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随着磷酸铁锂电池性价比优势凸显,磷酸铁锂正极市场有利可图。2022年一季度,湖南裕能和龙蟠科技毛利率均在25%左右,德方纳米毛利率甚至接近35%,这一水平远高于同期三元正极企业。

也正因此,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迎来了大量企业布局,其中大量产能将在2023-2024年释放,这带来了磷酸铁锂正极市场的结构性过剩。

据东吴证券预测,2023年,随着各大企业产能释放,全国磷酸铁锂整体供给量将达到237.1万吨。但是需求量仅为184.6万吨,将过剩52.5万吨。高工锂电同样预测,2023年磷酸铁锂有效产能利用率将小于65%。

从目前形势看,汽车价格战引致的碳酸锂价格暴跌,叠加行业新增产能在碳酸锂低价刺激下进一步释放,磷酸铁锂正极行业新一轮洗牌正在酝酿之中。

正如其他行业进入产能过剩阶段一样,基本没有壁垒的电池正极企业只能拼成本拼价格,最终只有构筑技术优势或纵向一体化优势的企业有希望笑到最后。

财经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dfc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财经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dfcjw@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