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世界速讯:某些公司的 ESG 报告,好像是被按着脖子写的
来源:虎嗅APP      2023-04-08 22:05:26
出品|虎嗅 ESG 组

作者|袁加息


【资料图】

头图|视觉中国

本文是 #ESG 进步观察 # 系列第 024 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ESG 信息披露

2023 年,更多企业发布了 2022 年度的 " 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报告 "。可能很多读者还没有读 ESG 报告的习惯。但是正如 ESG 领域有一个行话:年报总结的是公司的过去,而 ESG 报谋划的是公司的未来。ESG 报,讨论的是公司怎样 " 持续发展 " 的问题。

不过,随着今年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发布 ESG 报告,虎嗅 ESG 发现,一些公司的报告中并看不到未来。报告充斥着公司的 " 好人好事 ",反而暴露出其对发展方向的茫然。

来说说今年 ESG 报告的几个怪现象。

好像说了很多,又好像啥也没说

从目前 A 股已经发出来的 ESG 报告看,一些质量不高的报告有一个显著特点:说了很多,但又好像什么也没说,缺乏有用的信息增量。

有一种 " 空话太多 " 的 ESG 报告,通篇包含大量的主营业务议题。比如下图是手游行业龙头、" 羊了个羊 " 背后的上市公司吉比特(603444.SH)的 ESG 实质性议题矩阵。图中,尤其是右上角的最重要议题,可以说都是一个手游企业的分内之事——做到这些事能避免风险,但不会给市场带来惊喜。

倒不是要强求企业在 ESG 报告中写多少精彩故事。问题在于,看不到公司对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即便吉比特在报告正文中,写到公司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力行未成年人保护,但这依然是多数游戏开发商都能做的,难以看出公司拿什么来保持竞争优势。

大概是因为上述信息质量的问题,吉比特的报告标题还是 " 社会责任报告 " 而非 "ESG 报告 "。两者除了有很多形式上的不同之处,本质的不同在于社会责任报告通常只选择性地讲述公司的业绩长处和社会贡献;而 ESG 报告应系统、全面,体现出企业总体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然而,今年还是有很多报告,虽名为 "ESG 报告 ",却还是看不到期待中的重要信息。

比如苏泊尔(002032.SZ)在 ESG 报告中说:"2022 年,公司回收原材料达 490 吨(铝、铁、不锈钢),采购再生铝材 2368 吨、再生不锈钢 4530 吨。"

使用再生金属是值得称赞的环保举措。但是,作为注重实效的 ESG 观察者或投资者,我们更想问:这些再生材料是为了服务什么目标?是要降低成本?是要构建循环产业链?还是要削减产品碳足迹?

然而,苏泊尔的 ESG 报告中,并没有说明相关的目标是什么。只有企业制定了中长期目标(比如 " 到 2025 年,产品中 50% 的铝使用再生铝 "),具体的举措才具备战略意义,也才值得外界的持续关注。不然,单单汇报一句 " 公司采购了再生铝和再生不锈钢 ",这有点像是为 ESG 而 ESG。

更泛泛地说,我们在读 ESG 报告的时候,常有 " 好像说了很多,又好像啥也没说 " 的感觉,其原因往往是没有从报告中读到企业特有的战略思考和战略目标。从采购再生材料,到加强质量管理、提升研发投入等等——这些事很多企业都能做,如果不是要解决特定的问题,从而为企业、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带来实际的好处,我们又为什么要在乎?

没有 ESG 相关战略目标的企业,往往也就没有 ESG 的量化管理。一些高质量的 ESG 报告,除了在内文中体现 ESG 量化管理,也会在结尾附录中提供关键绩效的量化数据。

一个相当违心的例子是茅台(600519.SH)的 ESG 报告。报告中多次提出公司对 " 节能降碳 " 的重视,但全篇都看不到茅台的整体能耗和碳排放数据,当然也没有节能和减碳的数据。

以上,企业 ESG 没有战略目标导向的、量化的管理,写出来的报告就难免让人看不到重点。有认证机构的从业者告诉虎嗅,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 ESG 报告的 " 操作空间 " 很大,由于还没有严格的标准。并且 ESG 报告的数据大多缺乏鉴证,认证机构在为企业做报告或审报告的过程中,经常遇到 " 缺数据 " 的状况。

" 操作 " 出来的报告往往可读性大打折扣。而经过鉴证的报告,其诚意则远超过数据层面。参考下图京东方(000725.SZ)的《2022 年可持续发展报告》附带的检验报告,可以看到认证机构会对报告的质量给出判断,并且还会提出改进建议。企业有决心做这个认证,就足以说明其 ESG 工作已经走上了正轨。

" 社会责任暨 ESG 报告 " 是啥东西?

2018 年,中集集团(000039.SZ)首创了 " 社会责任暨 ESG 报告 ",之后这种题目的报告就越来越多。

把社会责任和 ESG 合起来报未尝不可,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报告都把披露标准稍微降低、向社会责任报告适配。换句话说," 社会责任暨 ESG 报告 " 是对 ESG 报告标准 " 摸高未遂 " 的产物。

图:某企业的《2022 年度 ESG 暨社会责任报告》标题排版," 社会责任报告 " 被放得更大了些。

这种报告往往是企业在执行了几年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发了几年 " 社会责任报告 " 之后,向 ESG 治理转型的一个缩影。它们表达了企业有意用 ESG 的思维来审视自身,但又没有完全建好 ESG 的管理制度。于是从文字内容上看,这类报告缺了一些 ESG 报告的关键零件(比如量化的 ESG 治理、碳排放数据、碳中和目标等),或者由于特定原因还无法满足 ESG 披露的原则要求。

比如一类突出问题是报告无法做到 ESG 要求的 " 回应性 ":不能回应利益相关者关切,对 " 房间里的大象 " 视而不见。

例如,中国东航(600115.SH)2022 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暨 ESG 报告》说到很多关于安全管理的制度和举措。但这还是无法解释公司连年多发的安全事故。姑且不论 3 · 21 空难事故,东航总体的因公死亡与工伤数字也高过同行,公司报告对此也并无解释和反思。利益相关方关切的真问题,公司并没有妥善回应。

各航司历年因公死亡人数201720182019202020212022
中国东方航空0416110
中国南方航空411113
中国国际航空未披露未披露0101

数据来源:各航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字均未经过第三方鉴证。

比如我们再看茅台的 ESG 报告。报告的 " 利益相关者沟通 " 部分已经明确写到,政府和监管机构对茅台的主要诉求之一是 " 严防腐败 "。而且据网易财经在 2022 年底的统计,公司 4 年内有近 20 位高管落马——这还没有算上基层和关联方的腐败。那么按常理,我们期望茅台能在报告中阐述公司是怎么防范腐败的。

然而,茅台在 ESG 报告上披露的廉洁治理工作,是任何上市公司、哪怕任何有一点规模的公司都要做的基本反腐工作:建立反腐制度与规范,健全举报制度,并开展廉洁培训。此外就是 " 加强建设 "、" 完善架构 "、" 强化意识 "、" 零容忍 " 这样的片汤话。对于茅台而言,监管机构和市场最想知道的,恐怕是公司打算如何杜绝高管腐败。

谁来提高 ESG 披露的质量?

以上说到上市公司 ESG 披露质量不高的各种问题。

那么谁来管管它们呢?

有两句话要讲在前面。在提出 " 谁来管管 " 的问题时,我们不能把 ESG 当作一个道德高地,一味地批评一些上市公司没有按照最先进的方式进行 ESG 的治理与披露。希望上市公司加强 ESG 披露的初衷,单纯是利益相关者希望从企业的 ESG 报告上看到自己关心的事,保护自己的利益。

那么问题的答案也出来了:利益相关者都要管。提高 ESG 披露标准并不是需要证券监管机构大包大揽的事。

一位基金公司 ESG 研究部门的从业者告诉虎嗅,目前资管机构督促上市公司 ESG 的主要途径是点评与调研。基金公司会留意企业 ESG 报告的亮点、较往年的改进,以及中长期目标的进展。相关的研究结论会成为基金对上市公司的点评或研报的一部分。其中的重点 ESG 事项,可能在企业调研的时候作为问题向企业高管提出来。如今企业在接待调研的时候,也常常带上主管 ESG 的高管。这正在成为常态。

而一些小投资者也开始通过一些互动平台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直接关于 ESG 的,但更多具备独特的关切,比如像企业的研发投入、产品质量、环保问题、乡村振兴工作展开提问。他们推进 ESG 信披质量,甚至不一定需要知道何为 ESG。

推进国内上市公司的 ESG 信披披露质量,很大程度上要像这样依靠 ESG 本身的力量,由市场对企业的 ESG 工作进行监督和追问。

和投资者一样,国家方面对 ESG 的推动也是基于实效考虑。例如国内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推手,是生态环境部和证监会。其中生态环境部对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提出总体要求——不仅管信披,还管到环境数据的整体生态建设。而证监会的管理主要针对上市公司信披。生态环境部有一个规划性的文件,即 2021 年 5 月印发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是一个 5 年规划,可以看一下它的主要目标:

" 到 2025 年,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基本形成,企业依法按时、如实披露环境信息,多方协作共管机制有效运行,监督处罚措施严格执行,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技术规范体系支撑有力,社会公众参与度明显上升。"

据 CDP 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的分析师宋子樱介绍,该《办法》的一些主要目标包括披露内容新增企业环境管理、碳排放和生态环境违法信息,并且监管更加严格,推动信息的联动与开放共享。《办法》不仅是针对企业的披露标准,还对各级政府运营的环境数据管理系统提出要求,比如要建立可信、且公开可查的企业环境数据库。

国企同样。在不久前的 3 月 28 日,市场监管总局还刚发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用了五分之一的篇幅讲央企社会责任。国企比民企更多受到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要求。这些文件会通过国企的企业管理体系、国资委系统、党组织等逐级向基层部署。不过,国企往往因为来自顶层的要求更多,其 ESG 也更多表现出 " 向上负责 " 的特征。

推动的力量是很广泛多样的。正如我们在上面看到的,信息披露只是表象。很多企业之所以没有回答我们期待中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没有答案。在底层的企业战略管理和制度建设还尚未完善。要在制度的功课上先补齐,才有更高质量的 ESG 信息披露。

感谢您的阅读。ESG 从业者或对此有兴趣的研究者、投资者,欢迎扫描下面二维码,申请加入我们社群。

财经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dfc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财经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dfcjw@sohu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