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注 > 正文
非遗传承人梁亚萍:希望带领更多农民姐妹成为手艺人
来源:澎湃新闻      2023-05-10 15:07:33

“正在热映的电影《长空之王》中,‘植入’了两件我们的耀州瓷,可以说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做了一个很好的推广。”

日前,“喜迎妇女十三大·巾帼奋进新征程”中央主流媒体主题采访首站来到陕西铜川,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梁亚萍向澎湃新闻透露,影片中的青釉刻花玉壶春和汉铎茶具均出自她手。

梁亚萍表示,未来她希望可以带动更多的姐妹从农民变身工人、手艺人,甚至成为艺术家,让她们的人生因陶瓷而丰富多彩,“只有我们这些人坚守住,带动更多人,才能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资料图片)

梁亚萍(右二)指导工人雕花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李文姬 摄

创新

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耀州瓷有着重要的地位。创烧于唐朝,成熟于五代,到了宋代,耀州瓷登上了中国乃至世界青瓷的顶峰,被誉为“北方青瓷的代表”。 “青花粉彩誉宋元,十里窑场不夜天。”一句诗让一千多年前陕西耀州窑烟青火红的繁盛景象跃然眼前。

1992年,梁亚萍高考落榜,恰逢铜川市耀州瓷厂招工,梁亚萍便报了名。从学徒到大师,一晃就是二十载。

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中,梁亚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双刀刻花装饰技法便是她反复实践、潜心钻研之后的成果。通过查找资料、向专家请教,反复对比、实验,梁亚萍还带领创作团队开发出了月白釉、天青釉配方,攻克了五代天青釉、耀州红等一个个瓷器釉色烧制的技术难关。

梁亚萍的作品古朴典雅,浑然大气,颇具宋代耀州瓷的精髓和神韵,被全国多家知名博物馆永久收藏:《青釉羊》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青釉莲纹刻花菊纹碗》被耀州窑博物馆收藏;《青釉撇口橄榄瓶》被浙江南宋官窑博物馆收藏;《青釉牡丹纹盖罐》被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收藏;《青釉刻花玉壶春》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收藏;《百家争鸣》葵口盘被延安革命纪念馆收藏。

这些年来,梁亚萍一直在尝试把高科技现代工艺与传统技艺相结合。几年前,她在景德镇、淄博等地学习时发现,当地会运用激光雕刻技术制作瓷器。回来后梁亚萍立即把工人们派去学习,并火速置办了相关设备。

工作站内,工人正使用激光雕刻机雕刻瓷器

除了技术创新,梁亚萍觉得材料创新更是迫在眉睫。

“因为目前我们还都是采用当地的原矿料,这样的话也会局限我们的发展。我们要更多地去从材料方面进行突破,这个也是我们今后的一个方向。”梁亚萍对澎湃新闻表示。

接下来,梁亚萍还将引进更多的陶瓷技术人才,她也想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进来,使传统陶瓷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创新。

“我们现在欠缺的就是年轻人。他们很多会觉得我们的工作比较枯燥,耐不住寂寞。”2018年,铜川市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陶瓷专业,梁亚萍身为客座教授也会定期去给同学们上课。

传承

有技不深藏。除了钻研技艺,梁亚萍始终致力于让耀州窑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活起来”“传下去”。

梁亚萍告诉澎湃新闻,铜川当地做陶瓷的有八成都是留守妇女。这样她们不但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可以就近照顾家庭,并获得稳定收入。

早期梁亚萍也招来一些美院大学生,但来了以后却“水土不服”,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人”的角色。反而这些留守妇女没有绘画基本功,但经过半年到一年的培训,技艺逐渐成熟,长久留了下来。

“我们的工资是计件制,多劳多得,平均月工资3千以上,最多能挣到5、6千,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收入非常可观。”梁亚萍说,“一开始我们是农民,现在大家认为我们是在做文化产业,是手艺人,是技术工人。后期我们还可能会成为艺术家。”

2021年7月,依托陕西铜川耀州窑唐宋陶业有限公司,首席技师梁亚萍成立了全国三八红旗手梁亚萍工作站。几年来,500多名残疾、留守困难妇女在工作站中学习拉坯、刻花、干燥、塑烧、上釉,最终成了优秀女工,甚至成为工艺美术大师。

据梁亚萍介绍,现在很多耀州瓷厂商品牌会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甚至还有主播在抖音直播里带货瓷器。

梁亚萍还向澎湃新闻透露,电影《长空之王》中出现的青釉刻花玉壶春和汉铎茶具就是出自她手。“电影有一部分在铜川取景拍摄,当时导演剧组来到我们这边,看到我们的耀州瓷很精美,就决定要把它‘植入’电影,可以说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做了一个很好的推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财经

Copyright @ 2008-2017 news.dfc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财经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dfcjw@sohu3.com